传统的中医将我们人体不同体型和疾病情况分成了不同的病态体质类型,而这七种体质相互之间还能转换,因此了解自身是否属于这7种病态体质很重要,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下面为大家介绍需要当心的中医七种病态体质。
最需要当心的中医七种病态体质
瘦削燥红质
体型十分瘦削,肤色偏苍老,呈暗褐色,皮肤干而粗糙,几无弹性;各生理机能有的偏低弱,有的虚性亢奋,分解代谢偏旺;口干口渴,却不欲饮水;唇舌暗红,少苔或无苔;体力差,虽欲动作却难以持久;大便艰难,数日一行,状如羊屎。这类体质者体内津液极度亏耗,且以液亏阴伤为主。与身热虚亢质比较接近,但体质情况比后者更差。
形壮亢奋质
形体较常人壮实,机能亢奋,主要表现有活泼好动,敏捷有力,身热不畏寒,喜冷饮食面部易生痤疮,皮肤多油性,易脱发,性欲亢进,自制力较差。但因代谢旺盛,消耗过多,有耗阴伤正之势,日久易演变为身热虚亢质。
身萎疲乏质
这类体质适与形壮亢奋质特性相反,其人形体偏虚弱,机能较低下,代谢率偏低,终日精神欠振奋,易疲乏无力,稍劳作即感到倦乏,不欲多言,不喜多动;面色萎黄无华,毛发少光泽,平素既怕冷又怕热,易感冒生病,病后多不发高热,却多半迁延难愈。此类体质易转化成形寒迟呆等类体质。
身热虚亢质
形体偏清瘦,机能虚性亢奋,或一阵亢奋后难以持久,旋即转入低落状态,新陈代谢中分解尤见旺盛;手足心发烫,手汗多,时有阵阵升火,烘热而面色呈潮红,心烦,易急躁,多焦虑,情绪不宁,易失眠。本类体质与瘦削燥红质比较接近,最终常可发展成瘦削燥红质,而使体质更趋恶化。
形寒迟呆质
体型可胖可瘦,以肥胖而白者为多,机能低下,代谢明显偏弱,产热不足,四肢躯体不温,怕冷畏寒,手脚皮肤温度常年较正常人为低,喜欢夏日而不耐冬寒,行动和反应迟缓,甚至呆顿,心跳偏慢。此类体质之人易感受寒湿等阴邪,生病后也极易寒化湿化,适与身热虚亢质的特点相反,而与身萎疲乏质、形胖湿腻质和晦暗瘀滞质等较为接近,常可相互转化。
形胖湿腻质
体型多见肥白胖嫩,机能常紊乱,代谢有障碍;肢体多困重,懒于动作,但能胜任一般劳作,反应亦呆顿,成年人可见大腹便便,脘腹痞满,口中甜粘,舌苔厚腻,不欲饮水,潮湿雨季尤其难受,易患水肿、泄泻、心痹、中风等病症。中青年妇女还常见月经不调、不孕、白带增多等。患病后易寒化湿化,易损伤阳气,与形寒迟呆质常可相互转化。
晦暗瘀滞质
相关文章
- 中医教你从泡脚出汗位置看健康
- 当心最容易被混淆的8种参
- 老中医告诉你中药的命名方法
- 6种与健康息息相关的耳朵形态
- 无病呻吟原来是内脏不健康
- 泪少眼干竟是肝不好 论五种体液与内脏的关系
- 冬季体质不同的人养生方法也不同
- 汗液有五色 中医教你看汗液知疾病
- 年纪轻长白头发的原因有哪些
- 嘴部透露出来的健康信息有哪些
- 看诊不仅看脸更看脚 5种脚部症状恐有隐疾
- 盘点古代著名各种的毒药与名贵药材
- 中药怎么吃 服用中药不能忽视6禁忌
- 面容差先治病 10种疾病面容需赶紧就医
- 气血足不足看看身体这7个部位
- 看懂鼻子的健康信号 学当老中医
- 从5种错误步态预示疾病发生
- 气血不足怎么办 调理气血的五步骤
- 五指连五脏 教你如何从手指疼痛看内脏健康
- 中医告诉你脾胃不好的五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