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冻”并非适合所有人
天气渐渐转凉,但“春捂秋冻”的说法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心脑血管病人不宜“秋冻”,寒冷刺激易使交感神经兴奋,毛细血管收缩,血循环阻力加大,血压升高,心脏搏动加快,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诱发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老人和孩子抵抗力弱,代谢功能下降,血液循环减慢,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应及时增减衣服。而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起居作息也要相应调整,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入睡之前莫贪凉,最好把窗户关上,以免着凉感冒。饮食以温、软食物为主,不可过食生冷、硬的食物,梨、百合、萝卜、银耳、蜜枣都不错。
“秋冻”不能“冻”的五个部位
首先是头部,秋季头部不宜受凉,尤其不宜晨起洗头,否则易受风寒。
其次,颈部也要注意保暖,否则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还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
第三,腹部保暖至关重要,因为肚脐皮下没有脂肪,紧邻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容易被寒邪侵袭。肚脐一旦受凉,腹痛腹泻在所难免;若长期受凉,泌尿系统疾病也容易找上门来。
第四,关节应格外注意,若在阴冷、潮湿的天气着裙装,腿部会因风寒的袭击而出现发凉麻木、酸痛不适等症状,久而久之会引起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第五,脚部保暖保健康,因为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全身若冷,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
相关文章
- 二郎腿别跷过15分钟 否则影响血压与生育
- 孕妈妈在哺乳期如何养生保健
- 秋季养生怎么养 这9个禁忌要懂得
- 秋冬季节适宜泡脚 泡脚养生大有讲究
- 想要身体变棒 那就多多调理脾经
- 怎么备孕比较好 中医推荐4个备孕方法
- 国庆长假出游 这些急救常识你要懂
- 秋乏如何缓解 按摩这3个穴位
- 额头发黑可能是因为肾不好
- 女性宫寒如何是好 盘点能暖宫的食物
- 中老年人如何解决失眠问题
- 5个症状提醒女性需要排毒
- 上班族必吃的4大抗疲劳元素
- 秋季火气大 降火就吃4种食物
- 4大中医世家绝不外传的长寿秘方
- 中医养生要戒除7种不良心理
- 中医详解久坐对人体的5个危害
- 5岁以下的儿童不宜吃姜糖
- 男人憋尿容易引起5种疾病
- 7个办法帮助男人健康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