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 正文

粥文化与宛丘平易法的关系

2023-02-28 12:17
admin

中国的粥在四千年前主要为食用,2500年前始作药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有西汉名医淳于意(仓公)用“火齐粥”治齐王病,谓粥可实五脏六腑之气,且能逐热,一饮汗尽,二饮热去,三饮病已。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伤寒论》述:“桂枝汤,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便是有力例证。

隋唐以后,粥的功能更是将“食用”、“药用”高度融合,进入了带有人文色彩的“养生”层次。宋代苏东坡对吃粥也很有兴趣,苏东坡有书帖曰:“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他在任徐州知州时,一次因高兴喝醉了酒,农民艾贤煮粥给他吃,饭后他感到很自在,于是赋《热粥诗》云:“身心颠倒不自知,更识人间有真味。”既赞美了粥的可口,又颂扬了农民的情义。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作《食粥》诗一首:“世人个个学长年,不知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从而将世人对粥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南宋迄今,若谈粥文化,大多引用陆游之《食粥》诗。因此,读《食粥》诗就无法回避“宛丘平易法”这个问题。

那么,何谓“宛丘平易法”呢?熊四智先生在主编《中国饮食文大典》时曾作了如下诠释:

——我们在选用世界书局本《陆放翁全集·剑南诗稿》中,在《食粥》诗题后有陆游自己的题解:“张文潜有食粥说,谓食粥可以延年,予窃爱之。”以此题解为线索,是可能查到“宛丘平易法”的。

张文潜即张耒,文潜是他的字,生于1054年,卒于1114年,北宋诗人,被称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此公诲人作文,以理为主,有《宛丘集》、《柯山集》、《诗说》等著述。在中华书局出版的《张耒集》卷五十所记录的“记十一首”中,有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