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 正文

中医调理 全面提高睡眠质量

2023-03-01 09:44
admin

世界睡眠日的由来

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公布的最新睡眠调查结果,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为38.2%,高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失眠发生率。医学研究表明,偶尔失眠会造成第二天疲倦和动作不协调,长期失眠则会带来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出现障碍和工作力不从心等后果。

总而言之,"世界睡眠日"的目的是要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提醒我们要关注睡眠健康及质量。关注睡眠质量就是关注生活质量,关注睡眠就是关注健康。

科学睡眠与养生之道:天时、地利、人和

何为"天时"?

从养生角度讲睡眠应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春夏"晚睡早起",秋冬"早睡晚起"。正常睡眠时间:成人每天8小时左右;青少年每天9.5小时;老年人--7小时;体弱者适当增量。并不是睡的越多越好。除了睡眠长度,入睡时间和睡眠质量同样重要。

关于"地利"

卧室尽可能是一个静谧、幽暗的环境,并要有合适的通风与湿度。但是睡眠时不要当风,更不可睡在潮湿的地方。

床头的摆放也是很讲究的。最好采取南北方向睡眠,这样体内气血运行方向与地球磁力线方向一致,体内生物分子就会顺这一走向定向排列,使气血畅通,脑细胞代谢率降低,热量消量减少,一觉醒来就会心清气爽。

"人和"更重要

人和的关键就是看你自己对待睡眠的态度了。如果能从自己的生活起居、饮食作、情绪变化等各个方面坚持不断调整自己,好的睡眠质量一定会带给你健康的体魄。

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现代社会,睡眠障碍已经烦扰了一大部分人群。中医如何有效且无副作用调理睡眠?一起来来看看中医如何全方位调理。

中医调理:治失眠 重在养血气

失眠,在中医古代文献里被称为"不寐"、"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等。失眠的诱发原因和症状各不相同,在中医里,不同的症状有不同的治疗方法。通常失眠主要有五大诱发因素,即精神心理因素(约占50%)、疾病因素(约占20%)、环境因素(约占5%)、药物和体质因素等。

许多人笼统认为,失眠是指晚上睡不着,但实际上睡不着的表现也各不相同,中医将其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脾胃失和型。

一是脾胃失和型。夜间睡不安稳,时睡时醒,多梦,同时感到口腻、口淡,有厌食,胃脘不适,大便不成形等症。

治疗原则主要是和胃健脾安神。

二是心肝火旺型。

二是心肝火旺型。这类人常彻夜不眠,兼见头胀、目赤、口干苦、心烦易急躁、大便干结、小便红赤等症。

治疗原则主要是清热泻火安神。

三是营气不足型。

三是营气不足型。这类人常常睡眠不安,通宵似睡非睡,常有噩梦,白天精神不振,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可伴心慌等症。

治疗原则,主要以益精养血安神为主,可服用安神定志丸、参松养心胶囊等中成药,饮食上多吃一些补血的东西,如大枣、阿胶等。

四是肝郁气滞型。

四是肝郁气滞型。临床症状表现为入睡困难,夜晚卧床,辗转难眠,日间精神抑郁,胸胁胀痛,痛无定处,脘闷腹胀,嗳气频作等症。

此类人在治疗上主要是疏肝解郁安神,还要注意调养精神,消除顾虑以及紧张情绪。

五是营血蕴热型。

五是营血蕴热型。这类人表现为早醒,醒后再迷迷糊糊至天亮,常伴有咽干少津,五心烦热,面颊有痤疮盗汗,或有手足震颤等症。

治疗原则是清营凉血宁神。可以按摩内关、神门、四神聪、后溪等穴位。

总之,治疗失眠病症要注重辨证论治,中医治失眠的方法包括药物、推拿、针灸、食疗等,而推拿和针灸与穴位又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下为大家一一解析。

穴位按摩法治疗失眠:

1、耳后的完骨穴

神经兴奋无法入眠时,刺激穴道相当有效。特别是压位于头后侧的完骨穴,可调整自律神经,具有诱睡之效。

触摸耳垂后方,有一突出的小骨--乳突,从乳突下端沿后缘往上触摸,可摸到一浅洼,一压,会有震动之感的地方就是完骨穴。用两手的大拇指仔细揉压左右两边的完骨穴,不知不觉间,就会想睡。

2、脚底的失眠穴

脚底下有一个称为"失眠穴"的特效穴道。此穴即为"取回失去的睡眠"之意,无法入眠时刺激它,非常有效。失眠穴在脚后跟的中央,称为百敲穴,可以拳头捶击刺激,轻轻的来回只要敲100次此穴,就可以安然入睡,故而得此名。

3、其它对缓解失眠有帮助的穴位:

印堂穴:

印堂穴:此穴位于两眉正中处。用拇指推摩印堂穴2~3分钟。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此穴位于外膝眼下三寸、两筋中间。用左右手指分别按揉左、右腿足三里穴3~5分钟。"足三里"是治疗神经衰弱的穴道。指压此处能使自身血液顺畅,情绪稳定,消除疲劳,治疗神经衰弱的效果非常显着。

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此穴位于内踝上三寸、胫骨后缘处。用左手大拇指按揉右脚三阴交穴,再用右手大拇指按揉左脚三阴交穴各3分钟。

涌泉穴:

涌泉穴:此穴位于足底前三分之一凹陷处。用左右手分别按摩左右涌泉穴各100次。

膻中穴:

膻中穴:前正中线平第四肋间隙处。

风池穴:

风池穴:颈后枕骨下与乳突一缘相平,项肌隆起外侧缘凹陷处。

按摩时机与按摩方法:

晚上临睡前。按摩部位:头面部、颈后、肩背部等处由上至下普遍性地轻轻按揉,在有酸胀痛感的地方(即穴位)重点多揉一会,注意放松精神和呼吸。可根据上述穴位,有针对性地按摩。在按摩同时用热水泡脚效果会更好。按摩完毕、擦脚上床。

指按法:坐姿,用两手中指重叠,按住穴位,呼气并数1、2,渐渐用力,数3时强按穴位,吸气并数4、5、6,身体放松。

注意:不宜用力过猛。

指擦法:坐姿,两手中指重叠,在穴位上下5厘米左右,从上至下,呼气并慢慢擦揉。

指按法一次,指擦法一次,即一回,重复动作3-6回。

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症

针灸疗法是目前疗效较好的一种非药物性治疗方案。无毒性、副作用少,易被患者接受,且不会导致成瘾性,特别对原发性失眠症疗效尤佳。针灸治疗失眠,其特色是辨证论冶,调节阴阳,治病求本,急则治标,要以治本为主。

1.基本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