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失眠称为“不寐”,《黄帝内经》称之为“不得卧”、“目不瞑”等。其主要症状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失眠的类型较为常见的有:1.一时性失眠。如因一时性情志影响或生活环境改变引起的暂时性失眠,这通常不属病态,是常见的。2.生理性少眠。如老年人失眠,《证治要诀·虚损门》提出“年高人阳衰不寐”。3.疾病而引起的痛苦性失眠。4. 单纯以失眠为主症,表现为持续的、严重的睡眠困难。这种失眠是疾病的状态。
中医认为引起失眠的原因有:⒈饮食节,如暴饮暴食等。⒉情志失常,如情志不遂或暴受惊恐或因思虑过度等。⒊劳逸失调,如劳倦太过伤脾或过逸少动等。⒋病后体虚,如久病血虚,年迈血少或房劳过度等。
常见的失眠可分为心脾两虚和阴虚火旺两种类型。
心脾两虚 可见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腹胀便溏,伴头晕目眩,四肢倦怠,面无光泽等症状。
食疗方:
龙眼粥:龙眼肉3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水煮米做粥,八分熟时,放入龙眼肉,再煮沸,加糖即可。
枣仁粥:酸枣仁60克,大米400克。将酸枣仁炒熟,放水适量煎熬备用。米淘净,与药汁同时倒入煎煮,待米熟烂即成。每日食粥一小碗,每天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