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吃药不忌口,医生跟着走”,其中忌口是指在服药时的饮食忌。对于疾病饮食禁忌,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词,叫“发物”。但是发物究竟是指什么,相信很多人还不清楚。
什么是发物?
中医所谓“发物”,是指动风生痰、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容易诱发旧病。加重新病。在祖国医学中,认为“发物”是能引起人体阴阳平衡失调,诱发和加重某些疾病之物。凡食性与病性相同者,皆为发物,就是说寒性食物诱发和加重寒证,热性食物能诱发和加重热证,所以皆可认为是发物。
发物的危害
1、激素诱发:如猪头肉、公鸡、羊肉、老鹅等中含有大量动物激素,即使是在煮熟之后,其合成激素的基本物质仍然存在,进食之后,对人体的内分泌或血管、神经系统有激发或兴奋作用。一些与这些系统有关的疾病则容易被诱发。
2、致敏引发:许多蛋白质食物,如畜禽、鱼类、海鲜、蛋、奶和某些蔬菜、水果均含有较多的生物活性物质,进入人体,往往可作为过敏原来引发变态反应性疾病。这些食物,实际上也是发物。
3、刺激促发:一些辛辣食物,如辣椒、葱、姜、韭、蒜、胡椒等,性味辛辣,对肠胃和机体有刺激性,对热性病出血性疾病,各种炎症如疮、疖、痈、肿有加重病势,促发炎症的作用。一些饮料如浓茶、咖啡、酒类。能兴奋神经,对神经系统疾病往往也有着诱发作用。
如何判定一种食物是否为发物?
首先要看食物的性味,是否容易诱发疾病或症状。例如羊肉在夏天食用,对于多数人来说,阳气较旺,容易引起上火,就是一种发物。其次,发物还与疾病有关,例如有些人吃虾蟹容易引起过敏症状,对这些人来说,虾蟹就是发物。再者,发物还与个人体质有关,例如雪梨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滋养降火的水果,但对于体质虚寒的人来说,雪梨性味偏凉,是一种冷积发物。
照民间的经验,一般都会认为羊肉、狗肉等是发物,因此对于很多有皮肤病或者是过敏体质等人群不宜吃这些食物。除以上的这些发物外,生活当中还有更多的发生,发物的食物有哪些?
按其来源可分为以下几类:
1、像蘑菇、香菇等食菌类的食物,过食这类食物易致动风生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眩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
2、像带鱼、黄鱼、鲳鱼、蚌肉、虾、螃蟹等海腥类的食物,这类食品大多咸寒而腥,对于体质过敏者,易诱发过敏性疾病发作如哮喘、荨麻疹症,同时,也易催发疮疡肿毒等皮肤疾病。
3、竹笋、芥菜、南瓜、菠菜等蔬菜,这类食物易诱发皮肤疮疡肿毒。
4、桃子、杏、银杏、花生、芒果、杨梅、樱桃、荔枝、甜瓜等果品类的食物,前人曾指出,多食桃易生热,发痈、疮、疽、疖、虫疳诸患,多食杏生痈疖,伤筋骨。
5、公鸡、鸡头、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驴肉、獐肉、牛肉、羊肉、狗肉、鹅蛋、鸭蛋等食畜类的食物,这类食物主动而性升浮,食之易动风升阳,触发肝阳头痛、肝风脑晕等宿疾,此外,还易诱发或加重皮肤疮疡肿毒。鸡蛋不宜多吃,一般一天不宜超过2个,尤其是肝炎、过敏、高血脂、高热、肾脏病、腹泻病人,更不宜多吃。原因是鸡蛋内含大量蛋白,但它们属于异性蛋白,有相当一部分人吃了异性蛋白质后出现病态反应。
除此之外,属于发物的还有菜油、糟、酒酿、白酒、豌豆、黄大豆、豆腐、豆腐乳、蚕蛹及葱、蒜、韭菜等。有时还将荤腥膻臊之类食品一概视为发物。
相关文章
- 果蔬也能补血 推荐4款食物
- 单吃一种粗粮并不好 混着吃才健康
- 绿豆汤能清热解暑 有些人不宜多喝
- 夏季容易水肿怎么办 8种食物能消肿
- 夏季吃龟苓膏 真的可以降火吗
- 女人吃银耳红枣汤好吗 有哪些好处
- 银耳红枣汤莲子汤怎么做 推荐3种做法
- 夏天吃荔枝 小心引起低血糖
- 夏季喝菊花茶有这4个常见功效
- 夏季吃西瓜清热又解渴 但不宜和4种食物同食
- 中药泡酒并不是越久越好 长短看天气和材质
- 正确吃冷饮 让你健康过夏天
- 猪红有何功效 可以清除肺尘吗
- 花椒不仅是调味料 还有6个功效
- 如何做银耳红枣汤 这5种吃法别错过
- 早餐喝银耳红枣汤好吗 有什么要注意的
- 爱吃汤泡饭更容易患胃癌 中医防治方法
- 红枣怎么吃 注意4个事项
- 夏季要吃姜 盘点热姜水能治疗7种病
- 夏季空调病高发 药茶能解决这个问题
热门文章
-
日常美容要注意耳朵保养
2023-03-01 14:45
-
皮肤过敏有哪些护理方法
2023-03-01 14:42
-
敏感性肌肤要如何预防过敏
2023-03-01 14:36
-
八大方法教你预防肌肤过敏
2023-03-01 14:36
-
改善过敏皮肤 用米汤甘草面膜
2023-03-01 14:34
-
3大方法让你在春季远离过敏肌
2023-03-01 14:32
-
脸上用珍珠粉过敏怎么回事 如何测试珍珠粉过敏
2023-03-01 14:32
-
冬季皮肤过敏 做好4个措施
2023-03-01 14:30
-
冬天皮肤过敏 做好护肤工作
2023-03-01 14:30
-
中医防春季过敏的八招
2023-03-01 14:18
-
中医教你从三个方面判断是否药物过敏
2023-03-01 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