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在中医中属于虚劳”、“虚损”、“萎黄”、“黄肿”和“黄胖”等范畴,那么中医如何判断缺铁性贫血?中医将缺铁性贫血归纳为脾气虚弱型和气血两虚型两种,而且还指出三种症候特点。
脾气虚弱型临床表现:面色萎黄或苍白、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舌质淡红、苔薄腻,脉细。
气血两虚型临床表现:面色苍白、倦怠无力、头晕心悸、少气懒言,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濡细。
缺铁性贫血有3个证候特点,1、气虚证;2、血虚证;3、脾虚证
【气虚】
“气”是元阴、元阳相互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物质活动,它主要有3个作用:推动作用,防御作用和固摄作用。“气”的过度耗损引起的虚证称为“气虚”。
气虚的症状主要有三方面特征:
1、气的推动作用减弱使脏腑机能衰退以及物质运输、排泄发生障碍。如,心跳慢搏动无力,心悸心慌心神不安,胃口不好饮食味,大便溏泻饮食不化,呼吸气短声音低微,排便无力大便秘结,血流缓慢血液淤滞;
2、防御作用减弱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出现短气自汗、容易感冒等症状。
3、气的固定作用减弱,会导致脏腑无法正常固定原来的位置而出现脏腑下垂;气的摄纳作用减弱,会引起人体血、津液等物质异常丢失,出现月经过多出血不止自汗盗汗等症状。
【血虚】
气和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气足则血旺,气衰则血虚。血是滋养和营养人体的物质,所以血虚自然会使人的滋润度和营养性下降,由此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可以看作是“血虚”,中医用一个形象的说法概括了血虚的症状,即“一黄五白四不养”,“一黄”指面色萎黄,气色不好、肌肤淡黄枯槁无光泽是血虚的信号;“五白”,指面色苍白、嘴唇淡白、爪甲淡白、舌体淡白,这五种白都是血虚导致供血不足引起的。“四不养”,指血不养心、血不养肝、血不养头目、血不养肢体。
造成血虚的原因,除了大出血,久病耗损,思虑过渡引发外还有生成不足如长期营养不良或是消化吸收功能差,导致人体没有足够的精微物质来生长血液。另外,气虚也会导致血虚的产生,有“气能生血”的说法,气不足自然不能保证血液的正常生成了。
【脾虚】
根据审证求因的中医理论,认为本病的中医发病机理当责于脾。因脾有主运化的重要功能,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若因久病,劳倦,饮食不节或产乳等因素均可导致“气血生化之源”的“气血两虚证”。气血两虚,后天奉养缺乏,又可使病情加重。因此认为本病发病机理当为“脾胃虚弱”而致“气血两虚证”。
热门文章
-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的症状
2023-03-01 14:21
-
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吃什么
2023-03-01 14:21
-
缺铁性贫血吃什么|缺铁性贫血食疗秘方
2023-03-01 14:20
-
如何防治缺铁性贫血
2023-03-01 13:57
-
中医如何治疗缺铁性贫血
2023-03-01 09:43
-
哪些中药方可治疗缺铁性贫血
2023-02-28 12:39
-
缺铁性贫血养生食谱之瘦肉双丁黑米粥
2023-02-28 11:58
-
中医对小儿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2023-02-28 11:05
-
女性缺铁性贫血患者如何补铁?
2023-02-28 08:42
-
女人怕冷 缺铁性贫血是凶手
2023-02-27 22:13
-
观察指甲了解自己是否是生病
2023-02-28 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