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春捂要做好4点
1.“捂”对时间
春天的气温时高时低,温差较大,有时艳阳高照,有时又春寒料峭,身体很容易在一冷一热的气温变化中,因不适应而受寒,导致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发生。
一般情况下,当白昼气温超过15摄氏度且比较稳定时,穿得稍单薄些就不至于感冒或染病了。民间所谓“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说的皆是这个道理。
2.“捂”对温度
是否春捂,必须根据天气而定。一般来说,春季昼夜温差较大,早晚较冷时,可适当“捂”一会儿。中午气温在10摄氏度以上时可适当减衣;出现“倒春寒”时,要恪守“春捂”之道;“暖春”到来,即连续几天日最高气温都在20摄氏度以上时,就不能“捂”了。如果两种极端天气交错出现,穿衣、脱衣就该勤一点。俗话说“急脱急着,胜似服药”,可谓春季穿衣的经验之谈。
3.“捂”要有度
“捂”的程度应以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为宜。春季,蓄积于体内的阳气外发,若内藏阳气过多,就会化成热邪外攻,诱发鼻腔、牙龈、呼吸道、皮肤等部位出血,以及头晕目眩等症状,所以“春捂”务必有度。
4.“捂”对重点
捂背:背为督脉之海,也是阳脉之海,是一身阳气汇集的地方,背部保暖可预防疾病,减少感冒几率;后背如果受寒,容易阳气不足,有碍升发。
捂腹:腹部是阴经积聚的地方,腹部温度太低会导致胃肠道疾病、妇科病、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出现。腹部保暖是保护胃、脾、肠,预防消化不良和拉肚子。
捂脚:春天防寒照顾好头颈和双脚,可以避免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发生。寒多自下而起,传统养生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因为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遗憾的是,现在很多青年,特别是年轻的女性,穿鞋露脚踝,过早穿上短裙、破洞牛仔裤、换上小船鞋,甚至露出小蛮腰,都会使患关节炎或多种妇科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
什么时候春捂效果好
1、温差: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信号
春天的气温,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花开又被风吹落”,让你回味冬日的肃杀。面对温度百变的春天,父母应得随天气变化为孩子加减衣服。而何时加衣呢?现在认为,日夜温差大于8℃是该捂的信号。
2、气温:15℃是春捂的临界温度
研究表明对儿童、老人等需要“春捂”的人群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3、时机: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未雨绸缪
医疗气象学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最明显的就是感冒、消化不良,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因此,捂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48小时,晚了则犹如雨后送伞。
4、持续时间:7-14天恰到好处
捂着的衣衫,随着气温回升总要减下来,但是减衣不能太快,否则会出现没“捂”到位的现象。医学家发现:气温回冷需要加衣御寒,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的孩子和老人才能适应。减衣过快有可能会让他们冻出病来。
相关文章
- 春季是孩子长高好季节 多吃三类食物助长高
- 要想睡得好 睡前禁忌六件事
- 上火嘴巴起泡怎么办 中医教你这样处理
- 上班很有疲惫感 教你缓解疲劳的方法
- 做好5件事 女人可以轻松养肝
- 什么时候要补血 从这7个方面来了解
- 更年期女性要小心情绪 更要小心气喘
- 春季外出容易花粉过敏 6招防治过敏
- 老人手脚发麻 可按摩颈百劳穴
- 越忙越胖小心过劳肥 支招甩掉过劳肥
- 春季便秘怎么办 注意日常6件事
- 脾胃不好怎么办 中医教你饮食调理
- 人到中年如何养生 注意7个方法
- 男人也要祛湿 注意加重湿气的4个原因
- 如何缓解春困 教你6个妙招
- 体内有湿气 皮肤会出现4个症状
- 春季也要养背部 教你5个方法
- 男性不育 需要对症下药治疗
- 最伤脾胃的4种生活方式 你中招了吗
- 宫寒有4个常见症状 如何调理比较好
热门文章
-
注意细节如何减肥减肥
2023-03-01 15:04
-
你知道这些健康减肥的常识吗?
2023-03-01 15:04
-
健康好身材是吃出来的?
2023-03-01 15:04
-
哪些中药汤有助于健康健康
2023-03-01 15:03
-
肥胖为什么会危害心理健康
2023-03-01 15:03
-
哪些减肥偏方有害健康
2023-03-01 15:03
-
如何健康减肥呢
2023-03-01 14:59
-
正确运动 冬季健康减肥
2023-03-01 14:58
-
健康瘦一夏 春季减肥小常识
2023-03-01 14:58
-
夏季减肥 怎么样健康减肥
2023-03-01 14:58
-
3款中医食疗方助你健康减肥
2023-03-01 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