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唐本草》
【拼音名】Yún Tái
【别名】胡菜(《通俗文》),寒菜(《百病方》),台菜(《埤雅》),芸薹菜(《日用本草》),薹芥(《沛志)),青菜(《随息居饮食》),红油菜(《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十字花科植物油菜的嫩茎叶。
【原形态】
油菜(《便民图纂》)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1米左右。茎粗壮,无毛或稍被微毛。基生叶及下部茎生叶呈琴状分裂,长18~25厘米,宽4~8厘米,先端裂片长卵圆形或长方状圆形;茎中部及上部的叶倒卵状椭圆形或长方形,先端锐尖,基部心形,半抱茎。花序成疏散的总状花序;萼片4,绿色,微向外伸展,排列为2轮,内轮萼片基部稍膨大;花瓣4,鲜黄色,呈倒卵形,上具明显的网脉,排列成十字形,全缘,具长爪;雄蕊6,4强,排列为2轮;雌蕊1,子房上位,1室,由1层膜质隔膜隔成假2室。长角果,长2~4厘米,直径约5毫米,先端具一长喙。种子多数,黑色或暗红褐色,有时亦有黄色,近圆球形,直径约3毫米。花期3~5月。果期4~6月。
本植物的种子(芸苔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化学成份】含少量槲皮甙和维生素K,并分离出淀粉样蛋白、一种具有高度分枝结构的多糖、一种12S球蛋白。
【性味】
辛,凉。
①《千金·食治》:味辛,寒,无毒。
②《日华子本草》:凉。
【归经】
①《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
②《本草求真》:入肺、肝、脾。
【功能主治】
散血,消肿。治劳伤吐血,血痢,丹毒,热毒疮,乳痈。
①《千金·食治》:主腰脚痹,又治油肿丹毒。
②《唐本草》:主风游丹肿,乳痈。
③《本草拾遗》:破血,产妇煮食之。又捣叶敷赤游疹。
④《日华子本草》:治产后血风及瘀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