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为通常虚证出现时不单纯只是气虚、血虚、阴虚或阳虚,而是有密切的联系。中医理论认为气血同源、阴阳互根,在病理上往往互相影响。如气虚不能生血,血虚又会影响气弱;阴虚可以导致阳虚、阳虚又可导致阴虚等,最后还可导致阴阳气血俱虚。所以,必须根据症情的具体变化,正确使用补益类中药。
两虚
两虚:体虚者亦常出现两虚之体,两虚之体有以下几种:
气阴两虚
气阴两虚:既有气虚又有阴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有头晕、乏力、腿软等气虚表现,又有升火、咽干、舌红等阴虚表现,但没有慢性疾病,这种体质称气阴两虚体质,进补宜采用益气养阴之补法,即在进补时应同时考虑补气和补阴。
阴阳两虚
阴阳两虚:既有阴虚又有阳虚,称阴阳两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怕冷又怕热,冬天特别怕冷,夏天又特别怕热,这是阴阳失调或阴阳两虚之体质,进补宜采用阴阳并补,养阴温阳和滋阴壮阳等补法。
气血两虚
气血两虚:气血两虚一般出现在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大出血后、妇女月经过多者等,其主要表现为;既有气虚的表现,又有血虚的表现,进补宜采用益气生血、培补气血、气血并补。
对两虚之体的食补可分别选用上述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食品及药膳进行辨证辨体施补
对两虚之体的食补可分别选用上述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食品及药膳进行辨证辨体施补,更应根据虚弱的轻重交替选服,通过进补待虚弱的表现消失,恢复健康后应停服进补食品及进补药膳,到服食正常的平衡膳食即可,真正做到“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无虚不须补,避免不虚而补,补之过度或进补不当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反而对健康不利。
热门文章
-
不同体质宜用不同中药瘦身
2023-03-01 15:09
-
中医:这些人喝水也会胖
2023-03-01 15:09
-
中药减肥如何分体质进行?
2023-03-01 15:09
-
中医瘦身-体质不同方法不同
2023-03-01 15:08
-
4种不同体质肥胖者怎么减
2023-03-01 15:05
-
如何根据体质选择减肥中药
2023-03-01 15:04
-
如何根据体质选择减肥方法
2023-03-01 15:04
-
中医怎么分体质减肥
2023-03-01 15:03
-
阴虚体质怎么选择中药减肥
2023-03-01 15:02
-
怎么根据体重进行针灸减肥
2023-03-01 15:02
-
哪些体质适宜针灸减肥
2023-03-01 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