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肿
【概念】体内水液停聚,泛滥肌肤引起面目、四肢、胸腹甚至全身浮肿的,称为水肿。
临床辨证,首先区分阳水与阴水,以明虚实。
1.阳水 水肿性质属热、属实者为阳水。多因外感风邪或水湿浸注,或湿热内蕴,或疮疖余毒未尽等因素引起。临床常见两个证型:
(1)风水相搏证
【概念】指风邪侵袭,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水湿泛溢肌肤所表现的证候。本证多由外感风邪,肺卫受病,宣降失常,通调失职,以致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泛溢肌肤而成。
【临床表现】眼睑头面先肿,继而遍及全身、小便短少,来势迅猛、皮肤薄而亮,并兼有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象浮紧,或兼见咽喉肿痛,舌红,脉象浮数。
【辨证要点】本证以骤起眼睑头面先肿,并兼表卫症状为审证要点。
(2)湿邪困脾证
【概念】水湿浸淫,脾土受困、运化失职,水泛肌肤而致水肿。
【临床表现】全身水肿,来势较缓,按之没指,肢体沉重困倦,小便短少、脘闷纳呆、泛恶欲吐、舌苔白腻,脉沉,若化热则小便黄少,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滑数。
【辨证要点】本证以全身水肿及脾胃症状为审证要点。
2.阴水 水肿性质属虚、属寒者为阴水。多由病久正虚、劳倦内伤,或阳水失治、误治转化而致。
【临床表现】水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起,小便短少,脘闷腹胀,纳呆便溏,面色 白 ,神倦肢困,舌淡,苔白滑,脉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