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气”是指维持人体脏腑功能的重要物质,看似高深莫测,其实很好理解,比如气短乏力、疲倦、精神萎靡等是气虚的表现;过度劳累、说话过多等都会耗气。人参、黄芪、党参等大家熟知的中药都具有补气的功效,但适用人群和功效有所区别。
1、人参熬膏,安神治健忘
人参能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古代有“神草”的称谓,也有“千草之灵,百药之长”的说法。平时肺气虚弱,感觉劳累不太想说话,常失眠、记性不太好的人可适当服用。人参的补气功效根据不同种类,又有所区别。野山参的补气效果最好,但现在已很少见;移山参的补虚作用仅次于野山参;园参中的红参偏于温补,作用强于糖参;白参(生晒参)作用平和。
切片后泡水、研末、入丸、浸酒、炖服、蒸服等,都能让人参发挥药效。冬季时,将人参熬成膏服用,补益效果更好。需要注意的是,服人参不当可能引起过度兴奋、激动、烦躁、失眠,一般每天用量应控制在10克以内,如果需要长期用,最好控制在5克以内。
2、黄芪泡酒,改善气色
黄芪能补气升阳、利水消肿、固表止汗,适用于气虚引起的倦怠乏力、气短、盗汗、水肿等。生黄芪多用于固表利水,蜜炙(切制后加蜂蜜拌炒)可用于补中益气。冬天用黄芪能滋补强身,泡酒、做菜、煨汤、调味均可,但每天用量不能超过30克。常服可令人精神焕发、体质增强、气色更好。
人参补气侧重于脏腑气虚,黄芪则侧重补益卫表之气。经常容易感冒的人,出汗过多,可用黄芪泡水饮。现代研究发现,黄芪对治疗蛋白尿有一定作用,还能调节血糖。
3、党参煲汤,健脾益肺
党参也具有补气功效,但效果比人参弱,价格也没有人参高。古方中含有人参的方子,现多用党参代替,不宜选用党参时就用太子参。党参能补益脾肺、补血、生津,用于气短乏力、大便稀、咳嗽气促、头晕等,可以炖汤,每天用量不宜超过15克。
在多年临床观察中,发现长期服党参可能使人发胖,儿童、年轻女性应慎用,可选用太子参代替。长期服补气中药最好在中医的指导下进行。
相关文章
- 中医 早上时间诊脉最准确
- 保胎安胎的中药有哪些
- 怎么辨别真假麝香 怎么挑选麝香
- 怎么辨别真假土鸡蛋 怎么挑选土鸡蛋
- 怎么辨别真假鹿茸 怎么挑选鹿茸
- 吃人参禁忌 人参不能和葡萄一起吃
- 什么人适合吃人参 儿童能吃人参吗
- 人参 哪些人不能吃人参
- 中医常识 怎么辨别真假连翘
- 中药常识 怎么辨别真假重楼
- 怎么辨别真假灵芝 怎么挑选灵芝
- 灵芝怎么吃最好 灵芝可水煎可泡药酒
- 怎么辨别真假雄黄
- 怎么辨别真假白芨 怎么挑选白芨
- 中医常识 脾胃虚寒的辨证治疗
- 什么是肾阴虚 什么是肾阳虚
- 怎么辨别龙眼肉真假 怎么挑选龙眼肉
- 怎么正确贴膏药 贴膏药要注意什么
- 什么是发物 哪些食物是发物
- 喝中药禁忌 养胃中药不能吃糯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