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内脏尤其以脾、肺、肾、肝、心,这五脏最为重要。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特别的注意养护,那么传统的中药里面哪些中药能补这五脏呢?对于其它的脏器有什么中药能养护呢?下面为大家介绍能补身体脏器的中药。
补五脏的中草药推荐
补心脏中药
当 归: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人 参: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荣养卫。
川 芎:能止头疼,养新生血,开郁上行。
麦门冬:解渴祛烦,补心清肺,有热自安。
远 志:能驱惊悸,安神镇心,令人多记。
补肝脏中药
沙 参:消肿排脓,补肝益肺,退热除风。
酸枣仁:敛汗祛烦,多眠用生,不眠用炒。
薏苡仁:专除湿痹,筋节拘挛,肺痈肺痿。
山茱萸:涩精益髓,肾虚耳鸣,腰膝痛止。
诸 醋:积瘕可去,产后金疮,血晕皆治。
补脾脏中药
白 术: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驱痰痞。
山 药:理脾止泻,益肾补中,诸虚可治。
陈 皮:顺气宽膈,留白和脾,消痰去白。
柴 胡: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少用)
白茯苓: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补肺脏中药
天门冬:肺痿肺痈,消痰止嗽,喘热有功。
紫 菀:痰喘咳逆,肺痰吐衄,寒热并济。
五味子:生津止渴,久嗽劳虚,金水枯竭。
麦门冬:解渴祛烦,补心清肺,有热自安。
沙 参:消肿排脓,补肝益肺,退热除风。
补肾脏中药
熟地黄: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乌髭黑发,
龟 板:滋阴补肾,除崩续筋,更医颅囟。
覆盆子:肾损精竭,黑须明眸,补虚续绝。
牛 膝:除湿痹痿,腰膝酸痛,益阴补髓。(少用)
杜 仲:强筋壮骨,足痛腰疼,小便淋沥。(少用)
其它体内脏器的用什么中药补
补胃腑中药
山 药:理脾止泻,益肾补中,诸虚可治。
炙甘草: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芡 实:能益精气,腰膝酸痛,皆主湿痹。
陈 皮:顺气宽膈,留白和脾,消痰去白。
半 夏:健脾燥湿,痰痿头疼,嗽吐堪入。
补胆囊中药
当 归: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山茱萸:涩精益髓,肾虚耳鸣,腰膝痛止。
酸枣仁:敛汗祛烦,多眠用生,不眠用炒。
五味子:生津止渴,久嗽劳虚,金水枯竭。
胡 椒:心腹冷痛,下气温中,跌扑堪用。
补大肠中药
诃 子:涩肠止痢,痰嗽喘急,降火敛肺。
五倍子:疗齿疳疾,痔癣疮脓,兼除风热。
龙 骨:梦遗精泄,崩带肠痈,惊痫风热。
砂 糖:润肺利中,多食损齿,湿热生虫。
石 蜜:入药炼熟,益气补中,润燥解毒。
补三焦中药
藿 香:能下膈气,安胃健脾,浮肿消去。
益 智:安神益气,遗浊遗精,呕逆皆治。
炙甘草: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白 术: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驱痰痞。
桂 枝:横行手臂,止汗舒筋,治手足痹。
补小肠中药
牡 蛎:涩精止汗,崩带胁疼,老痰祛散。
石 斛:却惊定志,壮骨补虚,善驱冷痹。
甘草梢: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补膀胱中药
龙 骨:梦遗精泄,崩带肠痈,惊痫风热。
续 断:接骨续筋,跌扑折损,且固遗精。
菖 蒲:开心通窍,去痹除风,出声至妙。
益智仁:安神益气,遗浊遗精,呕逆皆治。
黄 芩:枯泻肺火,而清大肠,湿热皆可。
注意:上述的中药只是推荐食用,具体的中药配伍要以专业的医生建议为主。
补五脏的食疗方推荐
补肺用虫夏瘦肉汤
冬虫夏草3~5条,瘦肉适量,炖汤服。
补心用柏子仁炖猪心
柏子仁30克,猪心1个,调料适量,共炖食之。
补肝用豌豆苗豆腐汤
材料:豌豆苗50克、豆腐250克,酱油、芝麻酱、花椒油、红油、麻油、鸡精、白糖、精盐各适量。
做法:先将豆腐切成小碎块,与豌豆苗一道入锅,加入调料进行调味就可以了。
补脾用薏苡仁粥
薏苡仁50-100克,加水煮成粥即可,每日食用,连服数月。此粥具有健脾利湿、防癌抗癌、延年益寿的作用。
补肾用桂圆胡桃汤
桂圆干50克,胡桃仁25克,加水适量,共煮20分钟,加入适量蜂蜜调匀即可食用。
相关文章
- 睡觉流口水的4种原因都要当心
- 不缺水也口渴 盘点导致口渴的5种疾病
- 按摩饮食两手抓 改善冬季犯困很简单
- 中药苦的难以下咽 中医教你良药不苦口
- 中医告诉你为什么手脚冰凉
- 排便不是排毒 盘点常见的排毒养生误区
- 身体毒素多危害大 实用排毒方法推荐
- 口有酸甜苦辣咸 竟是疾病作祟
- 中医教你如何从口味看内脏健康
- 睡眠不足风险大 让人心情不好老生病
- 养生治病效果好 常见11种保健温泉推荐
- 中医烟熏疗法的种类有哪些
- 中医教你如何判断自己的体质
- 中医教你看唇色判断自己的健康
- 肾不好可能因为做了这五件事
- 身体出现这几个症状要当心
- 中医教你正确分辨内脏五行
- 背部这些部位隐藏健康的真相
- 中药茶这样喝 不能养生反伤身
- 中医告诉你为何七窍不能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