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易发6种疾病
关节炎
中医究四季养生,刚进入秋季暑湿蒸腾,可是另一方面有开始有一种寒意,这时候大家都说秋冻冻,极易发生外寒内湿的关节痛症。其实说秋冻冻并不是简单的穿的少就是秋冬,这个主要是针对健康的人,如果有关节问题病史的人,这个季节一定要提前做好关节的保暖措施。
另外中医讲:有关节炎的人可以多吃猪蹄炖海风藤、木瓜鸡蛋酒等药膳,有祛风通络、化湿止痛的作用,另外用当归、鸡血藤、桂枝、杜仲等煎汤药浴,对防止关节痛发作有积极治疗作用。
皮肤感染
秋季我们的皮肤易被蚊虫叮咬,出现红肿奇痒,骚挠容易继发细菌感染,出现疮疹。所以当遭到蚊虫叮咬后不要用手骚挠,可以涂抹风油精或是唾液,能很好的消毒止痒。
气管炎
秋季是慢性气管炎多发的季节,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发病,因此要针对气管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特点,积极配合治疗。秋季草枯叶落,空气中过敏物较多,这也是诱发气管炎的病因之一。故应避免与过敏原接触。另外良好情绪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还要注意改善居室环境,空气要流通,没有烟尘污染。
肺炎秋燥症
入秋时节,因湿度降低而出现秋燥,而秋燥对人体危害最大的部位是肺部,表现为咽干口燥、鼻炎鼻痒、便秘等。因此,应积极加强锻炼,增强肺功能,预防肺炎的发生。饮食面调养也是一种积极的因素,应少吃辛辣食物,多吃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梨、萝卜等。
感冒
秋天气候忽冷忽热,是伤风感冒多发的季节,因此在秋天一定要坚持锻炼,并且最好随着天气变化添减衣物,出门在外一定要随时带上一件外套,最好不要穿凉鞋。
胃病发
每到秋季,人体受到冷空气的刺激,血液中的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肠易发生痉挛性收缩,这是由于自身的抵抗力和对气候适应性下降所致。
此外,由于气候转凉,人们的食欲随之旺盛,使胃肠功能的负担加重,导致胃病的复发。此类病人除了注意保暖之外,应当进行体育锻炼,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减少发病机会,还要注意膳食合理,少吃多餐,定时定量,戒烟禁酒,以增强胃肠的适应力。
秋季这样做可以预防疾病
早起早睡
早睡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舒达阳气。近代研究表明,秋天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起床前适当多躺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对预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义。
适当的运动
秋天适度的运动对增加人体的肺活量,促进呼吸道循环有一定的帮助。像登山,散步,秋游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一来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二来也可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
调节湿度
注意保持室内的湿度,注意给身体及皮肤补水。
慎食瓜果
夏令大量食瓜果虽然不至于造成脾胃疫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入秋后再大量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因此,入秋之后应少食瓜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相关文章
- 震惊!这些鲜花竟有养生的功效
- 办公族不做“小腹婆” 7个动作去除小肚腩
- 2个“不老穴”帮女人永葆青春
- 节后连上7天班 4个动作帮你缓解疲劳
- 喝降压茶肚胀的原因 如何缓解肚胀
- 男人怎么做能养肾 必学4个动作
- 秋季学会这一招能养肺
- 秋季天气渐凉 这三个部位要注意保暖
- 超八成家长给孩子用药存在安全隐患
- 注意:“秋冻”并非适合所有人
- 二郎腿别跷过15分钟 否则影响血压与生育
- 孕妈妈在哺乳期如何养生保健
- 秋季养生怎么养 这9个禁忌要懂得
- 秋冬季节适宜泡脚 泡脚养生大有讲究
- 想要身体变棒 那就多多调理脾经
- 怎么备孕比较好 中医推荐4个备孕方法
- 国庆长假出游 这些急救常识你要懂
- 秋乏如何缓解 按摩这3个穴位
- 额头发黑可能是因为肾不好
- 女性宫寒如何是好 盘点能暖宫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