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 正文

秋冬治疗慢性咽炎正合适

2023-03-01 14:01
admin

在秋冬季节,使用中药治疗在秋冬两季发作的慢性咽炎,会有较好的疗效。

中医何看待慢性咽炎

中医认为,此病属于“虚火喉痹”的范畴,多是由于人体内出现气血郁结和瘀滞痹阻而引发的。此病患者在发病之前,往往因脏腑受损或气血阴阳失调而使体内形成内伤,导致其体内的阴气亏虚。到了秋冬两季,干燥、寒冷的环境加重了其体内阴气亏虚的症状。这样一来,阴气便更加难以制约体内虚火上炎的症状。这些虚火一旦通过经络上达喉部并熏灼咽喉,就会引发喉痹。由此可知,此病患者若是能在秋冬两季悉心护养体内的阴气,就能有效地预防此病的发生。

传统中医疗法治疗慢性咽炎

1、穴位敷贴

取穴:天突穴

每次仅取1穴。用市售之伤湿止痛膏剪成直径2厘米之圆片,局部用75%酒精消毒后贴敷。每日换贴1次,10次为一疗程。

2、药物治疗

中医治疗本病着重于治本,按辩证分型法用药疗效较好。

(1)百合固金汤加减

此方剂适合大多数慢性咽炎患者,秋冬季养阴治病。

方药组成:百合30克,熟地、生地各18克,白芍、茯苓各12克,麦冬、桔梗、玄参、知母、浙贝、竹茹、薄荷、丹皮、当归、蝉衣各9克,五味子、甘草各6克。

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患者每日服1剂,连续服用6日。1周后,此患者咽干、咽痛、咳嗽的症状明显减轻,并能咯出少量的稀痰,且其鼻腔干燥的症状也有所减轻。

再将此方剂中的白芍、五味子、蝉衣除去,并嘱其服用调整后的方剂6剂。1周后,该患者完全康复。

(2)阴虚火炎型者,用养阴清肺汤加味(麦冬、生地、玄参、白芍、甘草、生石膏、薄荷、川贝粉、丹皮、桑叶等);

(3)痰阻血瘀型者,用消瘰丸加味(玄参,牡蛎、川贝、生地、麦冬、三棱、昆布、海藻等);

(4)阴虚津枯型者,用生脉饮加味(白晒参、麦冬、五味子、石斛、玉竹、白茅根、竹茹等),每日一剂,频频润咽服之。

3、气功疗法治疗咽炎

静坐,两手轻放于两大腿,两眼微闭,舌抵上腭,安神入静,自然呼吸,意守咽部,口中蓄津,待津液满口,缓缓下咽,如此15-20分钟,然后慢慢睁开两眼,以一手拇指与其余四指轻轻揉喉部,自然呼吸意守手下,津液满口后,缓缓下咽,如此按揉5-7分钟。每日练2-3次,每次15-30分钟。

4、饮食

利咽茶饮:双花、麦冬、木蝴蝶、胖大海、生甘草各3-5克,加白糖做茶饮,开水冲泡频服。清咽饮:乌梅肉、生甘草、沙参、麦冬、桔梗、元参各50克,捣碎混匀,每日3次,每次服15克左右,以沸水冲饮。

中医分型诊断

1、肺肾阴虚

咽部干痛不适,灼热感,异物感,或咽痒干咳,痰少而粘,症状朝轻暮重,可伴有午后潮热、两颧潮红、虚烦失眠、大便干燥、腰膝酸软等症,检查咽部粘膜暗红、干燥,舌质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辨析:

①辨证:本证以咽部干痛,灼热感、粘膜暗红、朝轻暮重、大便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为辨证要点。

②病机:肺肾阴液亏损,咽喉失于濡养,故咽干痛或异物感;阴虚则火旺,虚火上扰,则咽喉有灼热感、两颧潮红;虚火炼津成痰,燥痰粘于咽喉,则咽痒干咳、痰少而粘;上午阳气盛,下午阴气盛,阴虚则症状朝轻暮重,午后潮热;阴液不足则大便干燥,虚火扰心则虚烦失眠;肾虚则腰膝酸软;舌红苔少、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象。

2、脾肾阳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