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 正文

千屈菜的功效与作用

2023-03-01 11:01
admin

【出处】《救荒本草》

【拼音名】Qiān Qū Cài

【别名】对叶莲(《贵州民间药物,),对牙草,铁菱角(《湖南药物志》)。马鞭草、败毒草。

【来源】为千屈莱科植物千屈菜的全草。秋季采收。

【性味】苦,寒。

①《贵州民间药物》:性寒,味甘。

②《湖南药物志》:苦,寒,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清热毒,收敛,破经通瘀。治痢疾,血崩,溃疡。用于痢疾、瘀血经闭。

①《贵州民间药物》:清热,止血崩。

②《中国药植图鉴》:止泻,治细菌性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研末敷。

【附方】①治痢疾:千屈菜三至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②治溃疡:千屈菜叶、向日葵盘,晒干,研末,先用蜂蜜搽患处,再用药敷患处。(《湖南药物志》)

【备注】同属植物光千屈菜亦同供药用。与上种的主要区别是:茎叶无毛,叶对生,披针形;花3~5朵集成短小的聚伞花序,在叶(苞)腋呈轮生状,萼的附属体短,长0.6毫米左右。分布我国北部及东北部。

【摘录】《*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