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如何养生
腊月,少不了吃羊肉。由于其性偏热,有利于补肾强身和御寒。但要注意,吃羊肉一要肉新鲜,二忌过辣。虽然辛辣的东西有助消化、御寒和利湿的作用,但冬季气候比较干燥,吃得过辣会增加干燥的程度。
还有鱼肉,不仅蛋白质非常丰富,而且容易消化吸收。天气寒冷容易导致血压升高,造成各种心脑血管疾病高发。而据统计,每周吃2~3次鱼,能使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下降30%。
多食清淡食物有利健康的同时,冬天饮食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食宜清淡,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食品。吃饭的时候宜少缓,少量多餐,以保证所需营养又不伤脾胃。
此外,在精神调养方面,要尽量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合理用脑,有意识地发展心智,培养良好的性格,时刻保持快乐,心态平和,振奋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生活乐趣。避免劳累过度,积劳成疾,同时要注意加强身体锻炼。
腊月防寒养生需要保护头部
进入腊月后,气温更加低,外出时倍感寒冷。专家提醒,气温越低从头部 “跑掉”的热量就越高,所以头部保暖很重要。对高血压病人来说,寒冷会使血管收缩得更为厉害,血流也受到影响,随之而来血压也更易升高,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
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头部、颈部和手部的保暖尤为重要,因冬季人体散热最多的部位是头部,这些部位受寒可引起末梢血管收缩。高血压人群冬季保暖显得非常重要,应避免身处温差大的环境,保证头部、颈部的暖和。
民间有俗语:“冬季戴棉帽,如同穿棉袄”。专家介绍,寒冬热量主要从头、手等暴露部位散失。据测试,处于静止状态下不戴帽子的人,在环境气温为15℃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散热量的30% ,4℃时占60%,零下15℃时占75%。由此可见,头部的保暖与人体的热平衡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专家提醒,冷风可使中老年人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毛细血管也可能发生硬化,甚至造成小动脉持续痉挛,中风发病率明显增高。特别进入腊月后,寒流频繁,气压多变,受冷空气刺激,血管收缩,心肌缺血,危险随时可能发生。此时应更加注意头部保暖。
相关文章
- 淘米水能防皮肤干燥 盘点淘米水的妙用
- 关节炎是冻出来的吗 中医四种方法来治疗
- 三九天来临 中医教你学会3个保暖妙招
- 腰酸背痛怎么办 中医有12招治疗方法
- 中医养胃注意九个小细节
- 冬季千万别太“热” 小心热出咽炎来
- 血虚如何调理 带你正确认识血虚
- 气血不足怎么补血补气
- 中药泡脚有八个秘方 赶走寒冷和疾病
- 女性气血不足从7个方面来判断
- 中药帮你解决身体内的5种“火”
- 天麻的功效作用有哪些
- 牙痛原因是什么 中医辨证治疗牙痛
- 还在干吃红枣?九种吃法功效各不同
- 隔夜茶有什么妙用 中医告诉你
- 印堂是什么 印堂是在哪里
- 4类食物有益于防范雾霾
- 中医如何治疗手脚冰凉 治疗手脚冰凉的方法
- 中医如何看待耳鸣 出现耳鸣如何缓解
- 诊病只靠摸脉?中医靠四诊来诊断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