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黄芪
功效:强心、提升阳气,可预防感冒、增强免疫。
做法:较适合用于汤品,将黄芪与所有食材一起下锅熬煮至少30分钟,建议搭配寒性、凉性食物,如黄芪冬瓜汤。
提醒:便秘燥热者不宜。
2、核桃
功效:补肾助阳、润肠。
做法:可加入汤品或菜肴,建议与寒性、凉性食物一起入菜,如核桃烩百合,汤品或菜肴做成后再放入核桃。
提醒:易口烂的燥热体质者,勿单独食用核桃。
3、枸杞
功效:补血及明目,有助降血糖、血压、胆固醇。
做法:可加入汤品或菜肴,易腹泻虚寒体质,建议搭配温性、热性食物入菜;易便秘燥热体质,应搭配寒、凉性食物,汤品或菜肴快做成后再加。
提醒:勿单独服用,以免虚寒者愈寒、燥热者愈热。
4、黄精
功效:可润肺止咳、滋补脾胃,具有凉润作用。
做法:较适合用于汤品,将黄精与所有食材一起下锅熬煮至少30分钟,建议搭配温性、热性食物,如黄精鸡汤。
提醒:因性质寒凉,较适合燥热体质者。
二、加中药熬汤的禁忌
1、煲太久
有些人总怕汤熬的时间太短不入味儿。其实,如果煲肉汤,时间以半个小时至一小时为最佳,这样既能保证口感,又能保证营养。时间过长会增加汤中嘌呤的含量,进而增加痛风的风险,此外,食物中的营养也会慢慢流失。 如果是炖骨头汤或猪蹄汤,时间可适当延长,但不要超过3小时。若汤中加了药材,更要注意时间,有些中药材经过长时间煮制会散发出一些有毒物质,这样汤不但没有滋补的效果,反而会伤害身体。
2、乱加“料”
不少人希望通过喝汤进补,所以在煲汤时会加入一些中药材,但是,不同的中药材特点各不相同,煲汤前,必须通晓中药的寒、热、温、凉等各性。比如:西洋参性微凉,人参、当归、党参性温,枸杞性平。
另外,要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中药材。比如:身体寒气过盛的人,应选择当归、党参等性温的中药材,但体质热的人吃后可能会上火。因此,在煲汤时如果想要加中药材,最好根据自己的体质来。
3、早早就加盐
盐是煲汤时最主要的调料之一。
有些人认为早点加盐可以让盐完全“融入”食材和汤中,提高汤的口感,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因为盐放太早会使肉中的蛋白质凝固,不易溶解,也会使汤色发暗,浓度不够。盐放得晚并不会影响汤的味道,反而还能使肉质保持鲜嫩。所以最好在快出锅时再加盐。
4、汤大沸
煲汤时,开始时应该先用大火将汤煮开,然后转为文火煲汤。因为大火会使肉中的水分流失过快,导致其口感变差。控制火候以汤微微沸腾为好。另外,文火慢慢浸泡药材,药材中的有用成分才能被最大化地利用起来。
5、调料杂
“多放调料提味儿”也是煲汤中的一大误区。调料太多太杂可能会串味儿,影响了汤原有的鲜味,也会影响肉质的口感。
一般来说,一种肉配合2~4种调料比较完美。比如:煲鸡汤时只需放入姜片、月桂叶、花椒即可。
注意:利用中药材煲汤时,一定要注意药材与调料之间是否会相冲相克。
相关文章
- 泡脚好处多 中药泡脚有3大讲究
- 药物有禁忌 哪些中药不能与西药同服
- 枸杞茶有这六大功效你知道吗
- 枸杞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 中药还能熏蒸 熏蒸中药的好处
- 食用山药有什么好处 吃山药也有注意事项
- 猫屎瓜(猫儿屎)的功效与作用
- 中药渣别丢弃 变废为宝才不可惜
- 服用中药的常识你知道多少
- 中药中成药也有副作用 服用时要多注意
- 枸杞能造假 四招教你辨别枸杞的真假
- 中药也会过敏吗 中药过敏症状有哪些
- 12种名贵中药的保存方法
- 哪些中药不苦 这些中药是甜的
- 鱼腥草是什么 鱼腥草的功效与作用
- 蒲公英也是中药材 蒲公英的功效与作用
- 抗衰中药 8种抗衰中药宜长期服用
- 海龙的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
- 老中医教你怎么看中草药的真假
- 冬虫夏草怎样贮藏才能不失效 名贵中药该如何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