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虽然提高男人性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壮阳药物比比皆是,但是,最重要的是要选择适合并且科学的方法。今天,为大家来介绍一下中医提高男人性能力的小妙招,千万别错过了。
中医可提高你的性能力
1、中药治疗
在马王堆医书中就有不少性治疗的药方,既有内服药,也有外用药在当时流行的药物治疗中,外用药物远多于内服药物。一般使用的方法是:将药物涂抹在阴茎上或用药物洗阴道,与现在以服药为主的治疗方法显然不同。
2、针灸治疗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性功能障碍主要与“肾”有关系,而用针灸能够通过经络的作用,纠正肾功能的失常,用来治疗阳痿、遗精等性功能疾病。
3、心理治疗
《黄帝内经》在探讨阳痿的成因时,归纳为“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等几大原因,所以治疗上也必须使用心药。即“凡可以满足人之心愿,解除其心中不可语人之愁闷,谓之心药。”根据病人出现的问题,寻找心理方面的原因,然后再进行疏导。
4、推拿治疗
推拿对于性功能的作用在于开发性感觉区,促进性兴奋,马王堆医书《合阴阳》中做了详细的介绍,如由上而下,从非敏感区到敏感区的一整套男子如何按摩,妻子如何配合的方法;还有疏通经络,调整阴阳,改善性功能,通常分穴位按摩和局部按摩两种,根据不同的状态和需要,由医家制定治疗计划,然后实行。一般可治疗阳痿、早泄、遗精等男性性功能障碍和女性性欲低下、性高潮缺乏等。
男人吃什么提高性能力
1、燕麦
新加坡一项研究显示,食用燕麦有助于缓解男性性功能障碍症状。
研究人员说,成年人体内睾丸素水平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因此,一些中老年男子易出现性欲低下和勃起障碍等症状。因为燕麦能促使人体释放睾丸素,所以长期服用能使上述症状得到改善。但研究人员也指出,燕麦虽好却不能多吃,过量食用燕麦可能对身体有害。
2、栗子
中医
栗子对改善男性性功能主要表现在补肾上。传统中医认为栗子性味甘温,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等功效,尤其适用于因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腰脚不遂,小便频多及脾肾虚寒的人,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就说板栗是“肾之果”。现代研究也栗子的保健功能提供了佐证。栗子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骨质疏松等疾病,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因此老年人吃栗子,可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栗子虽养人,生吃过多,难以消化,熟食过多,易阻滞肠胃。一般而言,每天食用栗子的量以5-10枚为宜。
3、红枣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对性功能问题有辅助疗效的食物,红枣是其中之一。
专家介绍说,红枣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等,赖氨酸、精氨酸等氨基酸,以及钙、铁等36种微量元素。红枣中还含有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抗疲劳作用,能增强耐力。此外,它富含环磷酸腺苷,这一物质有扩张血管的作用,不仅可以改善心肌的营养状况,还能改善阴茎供血,增加勃起的硬度。《名医别录》中就明确指出,红枣能“坚筋骨,助阴气,令人肥健”,气虚肾亏的男性常吃红枣,可明显增强性欲。
红枣补养身体、滋润气血、“壮阳”的效果虽好,但体质燥热的男性却不适合吃。另外,每次吃枣,最好别超过20颗,吃得过量会有损消化功能,引发便秘。由于红枣中含糖量较高,吃多了还容易导致蛀牙,一般,男性每天吃10颗即可。
相关文章
- 健康长寿秘诀:记住五个字
- 老中医养生不做这十件事
- 春季疾病盛行 中医教你如何养生
- 春季养生注意落枕 中医妙招能缓解落枕
- 春季如何补肾 推荐生活中的补肾秘方
- 睡前练太极防失眠 中医详解太极拳五点好处
- 饭后20分钟 这样做能养肝
- 女人宫寒怎么办 推荐暖宫方法
- 产妇怎么补气血 多食5道药膳
- 补气血的汤有哪些 补气补血首选四物汤
- 回南天来袭 身体内部也要祛祛湿
- 白发长在这里说明肝不好
- 蜂蜜能滋阴润燥 吃蜂蜜会加重体内湿气吗
- 女性补气血吃什么 多吃胡萝卜补血又养生
- 月经量大失血多 经后吃什么最补气血
- 家中有老人 要常备五类药物
- 体寒会影响生育吗 中医教你经期调养驱寒
- 女人从九个方面判断是否需要补血
- 怎样快速补气血 按摩3个部位最有效
- 气血不足怎么补 注意5大调理方法
热门文章
-
春季四种肥胖的中药瘦身方法
2023-03-01 14:59
-
产后减肥的四种最佳方法
2023-03-01 14:57
-
四种减肥方法 要小心反弹
2023-03-01 14:54
-
四种民间中药美白方推荐
2023-03-01 14:34
-
女性养颜多吃四种红色食物
2023-03-01 14:32
-
关节炎是冻出来的吗 中医四种方法来治疗
2023-03-01 14:14
-
四种很容易损耗阳气的行为 快来看看你做过没
2023-03-01 14:08
-
婴儿四种类似感冒的疾病
2023-03-01 14:03
-
告知 缺少四种营养可能会得癌
2023-03-01 13:54
-
秋季预防乳腺癌多吃四种水果
2023-03-01 13:53
-
秋天应警惕的四种常见疾病
2023-03-01 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