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太重会引起的4个危害
1.脾胃病
如果湿气重,尤其是寒湿内侵,会引起脾胃病高发,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厌食、胃脘胀满、有积水感、腹泻、胸闷、咽部阻塞感等。
2.颈腰椎
2.颈腰椎病
每到连绵的阴雨天,医生就会发现因颈椎不适的中青年人群呈现上升趋势。阴湿气候很容易导致寒邪侵入体内,诱发颈椎不适。
3.皮肤病
湿气重的时候,也是皮肤病高发时期,如脚气、湿疹、下肢溃疡等。中医为,这些皮肤病与天气闷热、潮湿有关,尤以湿重为主。
4.关节病
中医认为,骨关节炎属于痹症范畴,即“骨痹”,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晨僵和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致残性疾病。在阴天、下雨、寒冷、潮湿时,关节肿胀和疼痛会同时加重。
这些中成药有祛湿的功效
1、附子理中丸
成分:附子(制)、党参、白术(炒)、干姜、甘草。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病症。
2、参苓白术丸
此方是治疗脾虚泄泻的代表方剂。用于因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多,大便次数就时显增多,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成分:人参、白术、茯苓、山药、莲子肉、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大枣。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3、归脾丸
成分:党参、白术(炒)、炙黄芪、炙甘草、茯苓、远志(制)、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去核)。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
4、健脾丸
健脾丸为著名的消食导滞药,因具有健脾消食之功而得名。它是根据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类方》卷五中的“健脾丸”方加减而成的,为保和丸的姊妹方,小儿消化不良最为常用。
成分:党参、白术(炒)、陈皮、枳实(炒)、山楂(炒)、麦芽(炒)。
功能主治:健脾开胃。用于脾胃虚弱,脘腹胀满,食少便溏。
5、木香顺气丸
成分:木香、枳壳(制)、陈皮、香附(醋制)、槟榔、苍术(炒)、砂仁、厚朴(制)、甘草、青皮(炒)。
功能主治:行气化湿,健脾和胃。主治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恶心,嗳气纳呆。
相关文章
- 想要拥有好睡眠 中医3招能助眠
- 女人气色差影响颜值 这么吃可以补救气色
- 注意:长期久坐也会引起皮肤问题
- 宝宝睡前喝牛奶好吗 专家:利弊共存
- 想要养生 饭后就别做这7件事
- 脾胃不和百病生 中医教你如何调理脾胃
- 补钙也有讲究 最佳补钙时机是什么时候
- 女性如何去湿气 5个方法能帮你
- 生活养生别忘记双肩 从五点能够护肩
- 不要乱用美容药 伤害皮肤又伤身体
- 盲目排毒最好别做 小心结肠黑变病
- 柳絮满天飞 过敏体质要小心
- 老人如何延缓老花眼 5种方法能延缓
- 人人都有湿气吗?正确了解它才是养生之道
- 每天早晚拍拍手 养生防病不用愁
- 日常简单4个养生动作 让男人重振雄风
- 肾虚是肾病吗 出现肾虚该如何调养
- 更年期要谨慎减肥 小心引起骨质疏松
- 喝酒后头疼怎么办 哪些方法能快速解决
- 腹泻如何止泻 快来看看中医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