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痧到底是什么
痧象,即刮痧后毛细血管受到损伤,引起皮肤发生的各种反应,主要是皮肤的颜色和形态发生变化,包括皮肤潮红、紫红或紫黑、小点状紫红色疹子等,伴有程度不同的热痛感。刮痧后出痧的多少、出痧部位、颜色深浅皆因人而异、因病而异。
多数情况下,刮痧后会在施术部位的皮肤留下不同程度的深浅不一的痧。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个体,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舒服度为原则。出痧后1~2天,可能伴有轻度疼痛、发痒,这些反应属正常现象。可在刮痧前,先泡热水澡或热敷再刮痧,以减少疼痛。
一般情况下,身体健康者出痧颜色多为鲜红,出痧量少且较为均匀,头面部、背腰部及四肢外侧容易出痧,胸腹及四肢内侧不易出痧。其规律大致为:刮痧后局部肤色没有任何变化说明体质正常;如果刮痧后皮肤出现呈紫红或黑红则说明患者是久病湿夹血瘀的病理反应;若颜色为深红、紫黑并触之微痛,兼见患者身体发热者表明其体内有热毒证;如颜色是淡紫发青伴有斑块者为外感风寒;如颜色呈散开紫斑,深浅不一者为气滞血瘀的表现。
出痧越多越好吗?
专家提醒,刮痧过程中的一些细节也影响着刮痧的效果。因刮痧疗法必须暴露皮肤,且刮痧时皮肤毛孔开泄,所以操作时一定要注意保暖、避风,否则遇风寒之邪,邪气可从开泄的毛孔直接入里,不仅影响刮痧疗效,更易引发新的疾病。
有些人认为,刮痧时出痧越多越好,这是不对的。因为出痧的多少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血淤之证出痧多,实证、热证出痧多,而虚证、寒证则出痧少;服药过多者,特别是服用激素类药物的人不易出痧;肥胖者与肌肉丰满的人也不易出痧;室温较低时出痧也不明显。因此,如果一味追求出痧而使用重手法或延长刮痧时间,最终只会伤害身体。
刮痧后应休息片刻并喝一杯温水,因刮痧使毛孔开泄,会消耗体内部分津液,损耗体力。为避免风寒之邪侵袭,刮痧后也不宜立刻洗澡,须待皮肤毛孔闭合恢复原状后方可,一般在刮痧后3小时左右为宜。至于刮痧的频率,应以皮肤能承受的感受为准,不宜太过频繁,且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再次刮痧。
相关文章
- 脸上很爱出油怎么办 刮痧能去油排毒
- 上火了怎么办?按摩4个穴位能降火
- 按摩五个穴位 效果不比补药差
- 养生有道 按摩腹部好处多多
- 梅花针是什么 梅花针有什么作用
- 关于刮痧你了解多少 刮痧后注意4个细节
- 孕妇可以脚底按摩吗
- 古人艾灸养生 什么时候做效果最好
- 盲目按摩要人命 这些人不宜按摩
- 注意:小心针灸会带来的3个伤害
- 天灸是什么 天灸有什么作用
- 身体2大变化说明湿气重 艾灸能有效祛湿
- 中医拔罐减肥 想瘦哪里瘦哪里
- 揉搓减腹方法 让你不会变成小“腹”婆
- 女人必读:月子病可通过艾灸治疗
- 脚底能不能拔罐 脚底拔罐有三大好处
- 刮痧是什么 到底有何作用
- 拔火罐能治疗腹泻吗 帮你解决腹泻烦恼
- 春季是否能刮痧?赶紧来了解下
- 出现3种症状可通过拔罐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