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出自1.《本经》。
2.《本草图经》:代赭,今河东、京东山中亦有之。古方紫丸治小儿用代赭,云无真者,以左顾牡蛎代使,乃知真者难得。今医家所用,多择取大块,其上文头有如浮沤丁者为胜,谓之丁头代赭。采无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于下品。本品为出代郡,而色赭赤之矿石。
【拼音名】Dài Zhě Shí
【英文名】Hematite
【别名】须丸、赤土、丁头代赭、血师、紫朱、赭石、土朱、铁朱、钉头赭石、钉赭石、赤赭石、红石头、代赭
【来源】
药材基源:为氧化物类矿物赤铁矿的矿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aematite
采收和储藏:挖出后去净泥土杂质。
【原形态】赤铁矿,三方晶系。晶体常呈薄片状、板状。一般以致密块状、肾状、葡萄状、豆状、鱼子状、土状等集合体最为常见。结晶者呈铁黑色或钢灰色;土状或粉末状者,呈鲜红色。但条痕都呈樱桃红色。结晶者呈金属光泽,土状者呈土状光泽。硬度5.5-6,但土状粉末状者硬度很小,比重5-5.3。在还原焰中烧后有磁性。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赤铁矿是自然界分布很广的铁矿物之一,可以形成于各种地质作用中,但以热液作用,沉积作用或区域变质作用为主。作用为药用的鲕状、豆状、肾状集合体赤铁矿系沉积作用的产物。
资源分布:主产于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四川等地亦产。
【性状】
性状鉴别 为鲕状、豆状、肾状集合体。多呈不规则厚板状或块状,有棱角。棕红色至暗棕红色或铁青色。条痕樱红色或棕红色。半金属光泽。一面分布较密的钉头,呈乳头状,另一面与突起相对应处有同样大小的凹窝。体重,质坚硬,断面层叠状或颗粒状。无臭,无味。以色棕红、有钉头、断面层叠状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反射偏光镜下,反射色呈钢灰色至铁黑色。透射偏光镜下,极薄的薄片或边缘可见到血红色或橙红色,具微弱多色性,No为浅褐红色,Ne为浅黄红色。折射率:No=2.988,Ne=2.759。一轴晶。负光性。
品质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品含铁(Fe)不得少于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