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阳气升发,夏天艳阳似火。春夏之交,气候由温暖逐渐转为炎热,人体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一些变化。此时,人们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适时根据气候变化,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保障身体健康。
一防:风袭呼吸道
春夏之交多风且风力较大,空气干燥,特别是北方,还会带来扬沙天气,造成空气污染,损害健康,引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大风天会对皮肤造成直接损伤,造成皮肤干裂、脱屑。同时,扬沙中的悬浮颗粒会随呼吸进入人体肺脏,使呼吸系统、心脏病发病人数猛增。
因此,在大风天气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有较强沙尘天气时,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最好不要出门;及时关闭门窗;必须到室外活动的人最好戴口罩等防尘用品。由于天气比较干燥,人们应多饮水,及时补充丢失的水分,还应注意饮食理,适当多吃一些具有清肺润燥作用的食物,比如木耳、银耳、豆制品等。
二防:湿邪困脾胃
春夏之交是多雨的季节,潮湿、阴雨天气会导致湿气过重,湿气困脾胃,脾胃失和,脾失运化。人们会出现诸如精神不振、头晕困倦、舌苔薄白、上腹闷胀、不思饮食、口黏或甜、四肢沉重、大便稀溏、尿短少而黄赤等症状,这些都是湿邪入侵的症状。
因此,饮食方面要多吃清淡、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避免吃高热量、高脂肪、煎炸的食物。可用薏米和红豆熬粥服用,对祛湿有良好的作用。同时应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心情舒畅,合理安排好工作和生活。
三防:暑湿致感冒
春夏之交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变化大,人体易感受暑湿时邪,如过度贪凉和食用过量冷饮,使体内暑湿的疏泄受阻,诱发发热、头身困重、胸闷、脾胃不调、口干等症状。若暑湿侵犯肺部,使得肺气不清,还会有咳嗽、痰粘、鼻流浊涕的症状。
预防暑湿感冒,平时饮食要清淡,避免生冷辛辣的食物,同时保持良好心态,增强自身抵抗力。体质较差的人,可服用板蓝根等中药预防感冒。日常食物中,大蒜、姜、葱、食醋也有防治暑湿感冒的功效。
春夏之交如何养生
1、睡眠:晚不过11
春夏养阳的第一步就是早睡早起,这才能顺应天时。春夏之际,日出时间较早,日照时间渐长,人们在这时候也该早些起床,晒晒太阳,以提升人体内的阳气。而晚上就不宜熬夜,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医主任李建军说,因为熬夜伤阴,阴虚则阳无以生,可以说,熬夜既伤阴又伤阳,尤其不要超过子时(即晚上11点)才睡觉,不然,就有可能阴虚火旺。
2、运动:不宜过汗、坚持运动
“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而推动这个运化过程的力量。最好的方式就是运动!动了才有阳气,动了才能“运”,脾阳才会更好地发挥其运化作用。
在运动的时候,要注意天气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不宜出汗过多,注意补充水分,以免体内水分丢失过多而耗气;运动方式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喜好而定,比如快步走或慢跑等,每次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能够每日坚持便最好,如果平时没有时间,周末也要抽时间出去走一走。
此外,随着气候日渐变暖,很多人开始贪食冷饮,女士们过早穿上短裙,甚至露脐装,男士们也喜欢在运动后选择冷水洗浴。李建军说,此时阳气正处于生长壮大的阶段,就像嫩芽渐渐长成枝条。天气也忽冷忽热,本来就极易损害阳气的生长,若是再贪凉饮冷,无异于雪上加霜。如果真要吃冰冻食品,夏至过后比较适宜,因为这时阳气已经达到鼎盛时期,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比较强。
相关文章
- 如何打坐才正确 中医教你打坐养生
- 古人养生重点是什么 介绍名人养生妙招
- 长期坐着容易下肢浮肿 6种食物能消肿
- 蚊子为什么只咬你 小心这7个原因
- 体内毒素堆积 5种排毒方法别错过
- 7种足疗方法让你更舒适
- 只有女人需要补气血吗 别踏入气血养生误区
- 湿气重不用怕 做好5件事能祛湿
- 你知道吗 肾脏最怕这8件事
- 中年养肝有4忌 熬夜失眠最伤肝
- 做好3件事就能预防痔疮
- 5种食物改善男人肾气不足的情况
- 体寒如何调理 注意这4点
- 三种食物帮助女人延缓衰老
- 上班族肥胖怎么办 4个动作能减肥
- 养生先养肾 养肾是健康的根本
- 热敷是传统疗法 能治疗7种疾病
- 总是睡不着 从这4个方面改善睡眠
- 湿毒程度分五级 老中医支招祛湿方法
- 人老珠黄没法避免 四个地方护好能延缓
热门文章
-
感冒|感冒症状
2023-03-01 14:21
-
感冒|感冒吃什么
2023-03-01 14:21
-
感冒吃什么|感冒食疗秘方
2023-03-01 14:21
-
最容易感冒的六个时刻
2023-03-01 14:19
-
夏秋换季易感冒 按摩这四个穴位驱感冒
2023-03-01 14:16
-
橙子与姜汤哪种防感冒 看看中医怎么说
2023-03-01 14:14
-
喝水好处多 7类人更需要多喝水
2023-03-01 14:14
-
感冒出虚汗是怎么回事 怎么办才好
2023-03-01 14:13
-
冬病夏治 注意三个误区
2023-03-01 14:13
-
感冒用放血疗法可行吗 不建议自行操作
2023-03-01 14:13
-
风寒和风热感冒 别再傻傻分不清楚
2023-03-01 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