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了,天气也渐渐转凉,正是胃病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过敏性疾病的多发期。每当气候变化,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就成了“头等大事”。
相信每位朋友都会对秋季养生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但是错误的养生方法不仅不会给身体带来好处,反而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记者就秋季养生问题采访了有关专家,点出秋季养生和护肤的误区,为您和家人提个醒。
“春捂秋冻”小心感冒
常说的“春捂秋冻”中的“秋冻”是指秋季到来之后,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立即增衣,应循序渐进地添衣保暖,以增强身体的御寒能力。所以“秋冻”的目的是锻炼身体的耐寒性。
很多年轻朋友在秋季气温骤降时也不及时地添加衣物,认为“冻着就有好处”的观点是不对的。人体在气温急剧变化时抵抗力会减弱,很容易感染感冒等流行性疾病。另外,“秋冻”不适用于老人、孩子等体质弱的人群。凡事皆有度,穿得太单薄和太厚实都不好。
“贴秋膘”要因人而异
入秋“贴秋膘”一定是喜爱美食朋友们的头等美事,如果您从立秋开始便忙碌地穿梭于家中的厨房、餐馆为自己和家人“贴秋膘”进补,那您可得“悠着点”。
营养专家提出,现代人的饮食构不同于古人,日常饮食已经可以保障我们摄入足够的脂肪、蛋白质和营养。而老传统里讲的“夏季之后,人们应该多吃肉类储备脂肪,以备过冬御寒之用”,已经不再适合当代人的饮食结构。
所以,“贴秋膘”并不适合日常就吃得很好的当代人。如果您家里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这个“秋膘”就更不要“贴”了。
螃蟹不是人人都适合吃
秋季,菊香蟹肥,正是人们品尝螃蟹的最好时光。秋蟹虽然美味又营养价值高,但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
螃蟹性寒,脾胃虚寒者应尽量少吃;患有伤风、胃病、腹泻、过敏体质者也不宜吃螃蟹;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患者,尽量少吃蟹黄,以免胆固醇增高。
另外,由于秋季易发过敏性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等呼吸道疾病,鱼虾海鲜、生冷辛辣、太咸或太甜的食物尽量少吃或是不吃。选择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秋燥”补水喝白水是错误做法
秋季的气候特点就是干燥,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对付“秋燥”的最简单也是最重要手段就是“喝水”。但是只喝白水是不好的,大量的白水会冲淡胃液,打乱体内的电解质平衡。
我国古代医学家千百年前就总结出了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白天摄入盐水,既能让体内水分不轻易流失又能维持身体的盐分平衡;而夜晚喝蜂蜜水又可以起到润肺养肺、润肠通便的作用。做好水分补给就不担心“秋燥”伤人啦。
小贴士
搓耳、泡脚、呼吸法
自主养生不花钱
首先是坚持每晚泡脚。用35度以上的微热水泡脚,将水没过脚腕15到30分钟。泡脚可以使呼吸道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增强抗病能力。
可以利用泡脚的时间主动把耳朵搓热。中医为,耳朵有密集的经络反射区,联系着全身每一个器官,所以搓揉耳朵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
其次是深呼吸养肺。每日睡前或晨起,平卧床上进行腹式呼吸,深吸气吐气。肺部功能强健了也就不怕秋季的各种呼吸道问题了。
相关文章
- 失眠怎么办 5款药枕睡眠很有好处
- 中医气功每个人都能练吗 禁忌人群有哪些
- 宝宝干咳怎么办 中医食疗方推荐
- 拍打身体有好处 拍打身体哪些部位好
- 秋燥正在折磨你的身体 中医助小伙伴们远离秋燥伤害
- 老口干或是这些病作祟 及时了解缘由才能得到改善
- 治疗宝宝皮肤病 中药浴可以用用看
- 上班族肠胃不好怎么办 中医食疗方推荐
- 中气不足吃什么中药 这篇文章告诉你
- 吃什么防电脑辐射 5种药茶可以喝喝
- 房事过度如何食补 3款食疗汤品推荐
- 薄荷的6大功效 女人三个时期别用
- 身体有这些表现说明肝火旺 中医调理肝火旺方法
- 秋燥旺盛会伤肝肾 男女们要想法子处理秋燥
- 上班族该如何预防颈椎病 看了你就明白了
- 每天什么时间段喝蜂蜜好 这两个时间段好
- 久坐易引发静脉血栓 如何减少对身体伤害
- 养生男女有别 男主吃女主睡
- 起床先刷牙还是先喝水 什么时候喝水好
- 宝宝吃红薯好处 可促进智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