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传授护肝妙招
第一,饮食度
养护肝脏可吃一些含维生素、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比如新鲜的果蔬。前提是一定要控制食用量,若摄入的热量太高,消耗不了,也会得肝病
第二,晨起动一动
古人讲“闻鸡起舞”,可见晨起锻炼对身体大有裨益。早晨是肝气最活跃的时候,此时可以走一走,动一动,将气机调动起来,将肝脏功能调整到最佳状态。如果老睡懒觉,肝脏功能也会受到影响,人也没力气。
第三,定时活动
感觉疲劳时,伸个懒腰,活动活动筋骨,就可以让气血活跃起来。偶尔骑车下班,看似简单的活动,却都是养肝的好方法。
第四,按摩穴位
可以每天敲敲胆经,胆经位于身体外侧,用双手握拳稍微用点劲敲打左右大腿外侧各50次。敲胆经能加速胆汁分泌,提升人体的吸收能力,且同时具有调理情志、缓解紧张情绪等作用。
按摩这些穴位可以起到养肝作用
1、大敦穴
大敦穴位于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在脚拇趾趾甲边际最靠第二趾之外有“大敦”穴。大敦穴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大敦穴”可以按摩,也可以艾炙,能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可使您头脑清晰,神清气爽。
2、太冲穴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太冲穴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肝经的原穴,大约相当于储存肝经元气的仓库,按摩刺激太冲穴,能很好地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
3、行间穴
“行间穴”位于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火穴,肝属木,木生火,如果您肝火太旺,就泻其心火。而“行间穴”就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春天肝火盛,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4、肝俞穴
肝俞穴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肝的背俞穴,是肝的元气在身体背部汇聚而成的“水潭”,肝俞是养肝不可缺少的养生要穴。肝俞与太冲搭配,在中医里属于“俞原配穴”法,能够补肝阴,养肝柔肝。它的取法是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5、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双测对称,也就是两个。这个养生要穴是肾的原穴,是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所以养肝必须要滋阴。用太溪调动肾脏的功能,能够更好地“滋水涵木”。
相关文章
- 女人气血不足吃什么补 推荐10大补气血食物
- 补气血的中药有哪些 推荐5种中药
- 世界睡眠日 中医三个方法调理高质量睡眠
- 喝酒过量易伤肝 老中医传授6个养肝秘方
- 女人气血两虚怎么补 推荐3道食谱
- 孩子气血不足怎么补 饮食调理很重要
- 拒绝壮阳药 中医四种疗法提高性能力
- 健康长寿秘诀:记住五个字
- 老中医养生不做这十件事
- 春季疾病盛行 中医教你如何养生
- 春季养生注意落枕 中医妙招能缓解落枕
- 春季如何补肾 推荐生活中的补肾秘方
- 睡前练太极防失眠 中医详解太极拳五点好处
- 饭后20分钟 这样做能养肝
- 女人宫寒怎么办 推荐暖宫方法
- 产妇怎么补气血 多食5道药膳
- 补气血的汤有哪些 补气补血首选四物汤
- 回南天来袭 身体内部也要祛祛湿
- 白发长在这里说明肝不好
- 蜂蜜能滋阴润燥 吃蜂蜜会加重体内湿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