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从怀孕到生产,身体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尤其是在生完孩子后有会出现漏尿,打个喷嚏,咳嗽一声,尿液会不由自主的排出。其实产后漏尿是常见现象,产后漏尿可以采取措施改善,但首先要了解原因。
产后为什么会漏尿?
1、盆底肌松弛
女性在怀孕胚胎会着床在子宫上发育,随着胚胎的不断长大会直接压迫盆底肌,在生完孩子后因为长时间被压迫的盆底肌已经出现肌肉和筋膜过度伸展,也出现弹性纤维降低,所以在大笑或者咳嗽时,膀胱内的压力大于尿道内压,尿液就会不自主地排出来。
2、产后肥胖
产后如果体重没有得到控制,也是引发漏尿的原因之一。过多的脂肪会压迫到膀胱导致膀胱功能下降,膀胱的储存功能被影响,就容易漏尿。
产后要如何改善漏尿?
1、控制体重
要知道孕期体重增加越快,子宫压迫膀胱的压力就会更大,加上产后没有控制体重,让膀胱不断被压迫,漏尿的现象就会越严重。所以在产后要控制体重,通过运动、节食、消耗身体多余的脂肪减轻对膀胱的压力。
2、做盆底肌修复
在产后42天到产后一年内是盆底肌修复的黄金时期,目前比较常用的修复方法有生物反馈疗法和电刺激疗法。在产后需要到医院做盆底肌肌力评估,若在三级以下要及时让医生采取修复措施,并且自己在家中配合凯格尔运动修复盆底肌,减轻膀胱的压力,让盆底肌能更好控制膀胱。
3、适当运动
在产后如果想要身体快速恢复并且修复盆底肌,产后伤口不会感觉疼痛就要起身走动,适当起身走动有利于恢复身体肌肉弹性,也促进盆底肌修复,降低漏尿发生几率。注意避免干重力活或者剧烈运动,不仅不能修复盆底肌,还会伤害身体落下病根。
温馨提示,产后修复需要坚持,所以在产后要做身体检查,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修复身体。另外注意保持饮食清淡营养,减少高脂肪高热量食物,防止肥胖压迫膀胱。而且在平时可以多做收缩肛门的运动,吸气让阴部以及肛门上提,几秒后呼气放松阴部和肛门,反复进行,时间一长也能改善漏尿问题。
产后漏尿怎么办
产后漏尿疾病关键在于预防,在怀孕的时候,就要有所注意,避免剧烈或持久地增加腹压的活动。分娩时配合医生或助产士正确用力,产后不要过于劳累,产后可以去学习产后操,让全身和骨盆肌肉慢慢恢复张力。当有慢性咳嗽、长期便秘等使腹压增高的诱因时,更是要积极地治疗,避免加重盆底肌的损伤,如长期便秘的人平时要注意多吃粗纤维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此外,女性尿道短,容易受感染。发生炎症后,如不及时治愈,则有可能会发展成为无法自控的尿失禁。所以,平时要注意会阴部的清洁卫生,避免尿道感染,性生活要适度、规律,当有泌尿系统感染时要尽快治疗。
专家强调,有尿漏的女性千万不要拖延治疗,出现问题时应该要尽早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系统地进行康复训练,有一些办法是可以帮助重建盆底功能,降低尿失禁、子宫脱垂、产后性功能障碍等疾病发生的可能,尤其是在产后42天后进行盆底康复,可有效降低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
产后漏尿的原因
女性先天尿路较短,容易尿路感染。怀孕期间很容易造成尿道及膀胱颈的肌肉韧带松弛,从而改变了膀胱与尿道的正常位置。生产后骨盆肌肉韧带松弛,产后休息不好,过早负重促使膀胱下垂,尿道不正常移位。膀胱不稳定或收缩无力。生育子女较多,或产伤修复不好,导致盆底肌肉筋膜缺陷。
妇女停经后,尿失禁的发生率比育龄年龄更高。从围绝经开始,女性面临着激素水平的下降,停经后,由于激素的缺乏,使得尿道和阴道的黏膜萎缩,尿道黏膜下的血管也变得稀少,造成封闭尿道的力量相对变弱,尿道张力降低,从而没有办法应对强力的外力作用,因此在面对咳嗽、打喷嚏、提重物等突然增加的腹部压力和膀胱压力时,出现了“漏尿”的现象。
简言之,由于怀孕、生产的过程损伤了周围的支撑组织,使各器官相对松弛,膀胱和尿道的位置相对下降,为尿失禁的出现提供了可能。面对这种状况,如果产妇在孕中和产后并没有特别的调养和有针对性地锻炼,尿失禁就很容易找上门来了。
相关文章
- 孕期阴道炎找上门 这样治疗恢复快
- 孕期腹痛要重视 一般与五大因素有关
- 失眠并不简单 中医辨证治疗失眠有妙方
- 六大坏习惯引发痛经 你中标了吗
- 白带异常是妇科炎症吗 远离妇科炎症这样做
- 一来大姨妈就痛苦 五招快速缓解痛经
- 月经不调要谨慎 分类型调理更靠谱
- 痛经疼痛难忍 五大食疗方快速告别痛经
- 男人想要肾好 这些行为要尽早纠正
- 治疗高血压有妙招 中医支招帮你治高血压
- 什么不良习惯很伤胃 中医妙招助你远离胃病
- 预防过敏性鼻炎发作有技巧 中医教你如何改善
- 异常出汗对身体不利 了解出汗原因才能有效止汗
- 一喝水就想尿说明身体有病 中医教你健康喝水
- 秋季容易犯鼻炎可难受了 这些中医方法助你治疗鼻炎
- 月经不调怎么回事 应该如何调理
- 年轻人会得风湿病吗 下雨天手脚酸痛是风湿吗
- 肝火旺盛是怎么回事 会有什么疾病
- 春季皮肤过敏该怎么办 试试这些中医妙招
- 长冻疮搽当归肉桂酒 治疗冻疮推荐这些小偏方
热门文章
-
便秘能致癌 教你三招缓解便秘的症状
2023-03-01 13:49
-
头昏脑胀怎么办 三招还你清醒头脑
2023-03-01 13:49
-
打嗝是不是病 三招让你不再尴尬
2023-03-01 13:45
-
突发低血糖怎么办 糖尿病预防低血糖有三招
2023-03-01 13:45
-
宝宝也会湿气重 三招能检测
2023-03-01 13:41
-
中医三招治好小儿秋季腹泻
2023-02-28 10:16
-
大雪节气防疾病 中医有三招
2023-02-28 09:39
-
夏天穿凉鞋脚臭 教你三招去脚臭
2023-02-28 08:09
-
三招教你快速区别肾阴虚和肾阳虚
2023-02-28 08:08
-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肾虚 三招教你来判断
2023-02-28 07:55
-
白领要警惕空调病 三招教你来应对
2023-02-28 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