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始载于《中国主要植物图说》。
【拼音名】Chái Hú Yè Liàn Jiá Dòu
【英文名】Bupleurum-leaf Alysicarpus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柴胡叶链荚豆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ysicarpus bupleurifolius(L.)DC.[Hedysarum bupleurifolium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柴胡叶链荚豆 草本,高30-60cm。茎纤细,无毛。单叶,互生;无柄;托叶披针状渐尖,褐色,长约8mm或稍短;小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5cm或过之,生于下部的稍阔而短,有时卵形。总状花序顶生,柔弱,长5-18cm,有花10-20朵,花成对排列,疏离,长约6mm,有极短的花梗;萼长6-8mm,裂片披针形,长约为萼管的2倍;雄蕊10,二体;子房无柄,花柱线形,柱头头状。荚果长1-1.5cm,有节4-6个,平滑,为明显的缢纹所分隔,有开裂。花期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荒山草地、旷野。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
【化学成份】本品全株含蛋白质(protein)11.1%,钙1.36%,磷0.09%,含有28个碳原子至34个碳原子的高级脂肪醇、27-34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β-谷甾醇-D-葡萄糖甙(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