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多的人会通过化妆品进行美容养颜,除了这种方法之外,也有很多的人会通过中草药的方式,进行肌肤护理,这样会让自己变得更加的有魅力,而且大家需要注意中草药的美容功效哪些中草药具有美容的功效呢?
哪些中草药具有美容效果
1、枸杞子
《神农本草经》称枸杞子“久服坚筋骨,轻身不老,耐寒暑”。《本草汇言》赞之“使气可充,血可补,阳可生,阴可长”。枸杞子有类似人参的“适应原样”作用,且能抗动脉硬化、降低血糖、促进肝细胞新生等作用,服之有增强体质,延缓衰老之功效。
2、蜂王浆
蜂王浆是蜂制品中的珍品,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细胞生长,增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组织再生能力。同时,因其含有丰富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及维生素C、E,是不可多得的抗衰老良药。
3、何首乌
宋代《开宝本草》称之“久服长筋骨,益精髓,延年不老”。现代研究发现,何首乌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对神经衰弱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并可调节血清胆固醇,降低血糖,提高肝细胞转化和代谢胆固醇的能力。何首乌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4、三七
清代名医赵学敏在他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称三七为“中药之最珍贵者”。现代研究发现,三七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与人参有相似之处。其人参总皂甙含量超过人参。三七可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心输出量,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在心血管防治方面比人参有明显的优势。
5、剌五加
《本草纲目》称之“久服轻身耐老”,“宁得一把五加,不用金玉满车”。现代研究发现,剌五加有抗衰老、抗疲劳(其抗疲劳作用比人参皂甙还强)、强壮作用,还能调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功能,且有抗菌消炎和一定的抗癌作用。
6、灵芝
《神农本草经》认为,灵芝能“补肝气,安魂魄”,“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现代研究证实,灵芝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功能都有调节作用,具有免疫调节、清除自由基、平衡代谢等功能,直接影响人体衰老进程。
介绍抗衰老药膳
抗衰药膳1:猪皮烧花生
新鲜猪皮200克,生花生米250克,精盐、味精、葱花、姜末各适量。将花生米洗净待用。将猪皮去毛洗净,下沸水锅中焯一段时间捞出洗净,切成丁。
将猪皮、花生米、精盐、姜末和清水一起下锅煮沸后,改用文火烧至肉皮熟烂,花生米醇香嫩细时,撒上葱花、味精即可食用。常食此菜肴能有效地滋润皮肤,使皮肤洁白而富有弹性。
抗衰药膳2:马齿苋拌豆芽
鲜马齿苋150克,黄豆芽150克,白糖6克,醋2克,味精2克,酱油3克,香油15克。将马齿苋去老叶,洗净;
黄豆芽洗净,分别将马齿苋、黄豆芽入沸水汆焯,捞出控干水分,将糖,醋、酱油、味精、香油调成味汁;将马齿苋与黄豆芽混合均匀,浇味汁即成。可健脾利湿,护肤丽颜。
抗衰药膳3:枸圆美肤膏
宁夏枸杞3000克,龙眼肉2500克。将上2味倒入砂锅,加水适量,文火煎煮,煎至枸杞、龙眼肉无味时,去渣,再熬成膏,瓷罐收贮。可补气养血,润肤驻颜。
抗衰药膳4:美颜抗皱膏
人参80克,桃仁200克,白芷100克,蜂蜜300克。将上3味药加水500毫升,连煎3次,每次取汁200毫升,再将3次汁液合在一起,浓缩为300-400毫升,入蜂蜜煮沸,停火,冷却收瓶。
每日早、晚各服2匙。可益气活血,养颜抗皱。适用于身体早衰,面部过早出现皱纹等症。
抗衰药膳5:银耳樱桃粥
水发银耳50克,罐头樱桃30克,糖桂花、冰糖各适量,粳米50克。先将粳米煮粥,粥熟后,入冰糖溶化,加入银耳,煮10分钟,再入樱桃、桂花,煮沸后即成。
补气养血,嫩皮肤,美容颜。适用于气血虚之颜面苍老、皮肤粗糙干皱。常食可使人肌肉丰满。皮肤嫩白、容颜焕发、唇似樱桃。
抗衰药膳6:莲藕驻颜方
莲花7克,莲藕8克,莲子9克。将上3味阴干,为末,过筛,混匀,装瓶封存。早、晚空腹服1克,温开水送服。可驻颜轻身,葆青春。适用于肥胖而容颜将衰败者。
相关文章
- 常按这些穴位 排毒又美容
- 中医养颜方法有不少 介绍6大养颜秘方
- 9个民间偏方帮你治疗脱发
- 夏季如何祛斑 中医教你3个方法
- 8个原因容易导致女人掉发 正确护理头发很重要
- 黑眼圈或和4种有关 按摩能祛除黑眼圈
- 表情太丰富易招法令纹 中医方法祛除法令纹
- 这种中药让你告别黄脸婆
- 想要皮肤更好吗 9种中药能养颜美容
- 2个快速丰胸的方法 让你告别胸部平平
- 脸上长斑很烦恼 中药祛除黄褐斑
- 女人美白很重要 推荐不同年龄段的美白方案
- 青木瓜是丰胸首选 吃什么能丰胸
- 嘴上长痘是胃火大吗 如何去掉这些痘痘
- 口香糖能去皱纹?试试六种去皱纹方法
- 珍珠粉过期了还能用吗 珍珠粉有何妙用
- 蜂蜜加珍珠粉做面膜效果好 既能美白还祛痘
- 夏天不怕变黑 五种中药能美白
- 每天脱发上百根 中药方治疗还你完美秀发
- 劣质珍珠粉能做面膜吗 劣质珍珠粉有哪些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