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药(学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也称白花芍药,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别名又叫将离、金芍药、杭芍、东芍、芍药。
【化学性状】
白芍含有芍药甙、牡丹酚、芍药花甙、苯甲酸、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淀粉、糖类、黏液质、蛋白质等成分。
【性味归经】苦、酸,微寒。入肝、脾经。
【功效】
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宜:血虚阴虚之人胸腹胁肋疼痛,肝区痛,胆囊炎胆结石疼痛者宜食;泻痢腹痛,妇女行经腹痛者宜食;
自汗易汗盗汗者宜食;腓肠肌痉挛,四肢拘挛疼痛,不安腿综合症患者宜食;同甘草配合用可以缓解各种胸腹及四肢疼痛。 忌:白芍性寒,虚寒性腹痛泄泻者忌食;小儿出麻疹期间忌食;服用中药藜芦者忌食。
【作用】
1、对心血管统的作用 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 (d-儿茶精和没食子酸乙酯 有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2、护肝作用 对四氯化碳、黄曲霉毒素B1、D-半乳糖胺 所致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3、解痉作用 对肠管和在位胃运动有抑制作用,显著对抗催产素引起的子宫收缩
4、镇痛作用 能抑制小鼠扭体、嘶叫、热板反应,对吗啡抑制扭体反应有协同作用,并能对抗戊四唑所致惊厥。
【食用方法】
芍药通过不同的炮制方法,能够产生不同的功效。白芍生用敛阴平肝作用较强;白芍炒后长于养血和肝,多用于肝旺脾虚痛泻者;白芍酒炒后偏于养血活血,血虚兼寒凝血瘀之证最宜;白芍醋炒增强柔肝止痛之力。
①《本经》:“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治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②《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治)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③《药性论》:“
相关文章
- 白桂木根的功效与作用 白桂木根图片
- 博落回的功效与作用 博落回图片
- 扁豆花的功效与作用 扁豆花图片
- 白枪杆的功效与作用 白枪杆图片
- 扁竹根的功效与作用 扁竹根图片
- 蚌壳草的功效与作用 蚌壳草图片
- 白鹤藤根的功效与作用 白鹤藤根图片
- 白苏的功效与作用 白苏图片
- 白克马叶的功效与作用 白克马叶图片
- 扁豆叶的功效与作用 扁豆叶图片
- 鸨油的功效与作用 鸨油图片
- 白肚的功效与作用 白肚图片
- 鞭打绣球功效与作用 鞭打绣球图片
- 扁竹测的功效与作用 扁竹测图片
- 白辣蓼的功效与作用 白辣蓼图片
- 白毛蛇的功效与作用 白毛蛇图片
- 冰糖草的功效与作用 冰糖草图片
- 半支莲的功效与作用 半支莲图片
- 篦梳剑的功效与作用 篦梳剑图片
- 八角莲叶的功效与作用 八角莲叶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