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啡是鸦片中最主要的生物碱(含量约10-15%),1806年法国化学家F·泽尔蒂纳首次从鸦片中分离出来。他用分离得到的白色粉末在狗和自己身上进行实验,结果狗吃下去后很快昏昏睡去,用强刺激法也无法使其兴奋苏醒;他本人吞下这些粉末后也长眠不醒。据此他用希腊神话中的睡眠之神吗啡斯(Morpheus)的名字将这些物质命名为“吗啡”。
吗啡用于治疗癌痛患者
一位75岁前列腺癌广泛转移的患者,用杜冷丁止痛治疗,每1~2小时肌肉注射一次,臀部、手臂布满针眼,以致护士无法注射。患者来到湖北省肿瘤医院后,经过内分泌治疗和口服吗啡镇痛,疼痛减轻,身体状况好转,两个月后已能自行外出活动。
当前,很多肿瘤患者及其家属都将杜冷丁视为解除癌痛的灵丹妙药,出现疼痛时主动向医生要求使用。针对这一人们广泛存在的认识和做法,市肿瘤医院除痛科主任王昆表示,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早在1996年,卫生部就明文规定,禁止在癌痛治疗中使用杜冷丁。
杜冷丁又称哌替啶,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阿片类镇痛剂,多年前受认识和治疗手段的限制,被应用于临床,治疗包括癌痛在内的慢性疼痛。但大量临床研究和实践证明,杜冷丁镇痛效能低,一次止痛时间短,一般仅为2至3小时,患者疼痛感会反复出现。杜冷丁还会在体内代谢产生去甲哌替啶,它对中枢神经有较强的毒性刺激,且在体内半衰期长,完全排出机体约需13个小时,因此,持续使用杜冷丁不仅不会增加止痛效果,反而会使去甲哌替啶在体内大量蓄积,严重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患者出现谵妄、震颤、神志不清、惊厥等精神异常及呼吸困难,特别是对肾功能不全者,其毒副反应更大。反复肌肉注射杜冷丁,还会引起局部发炎和组织硬结,造成肌肉组织纤维化,导致注射局部疼痛,并影响药效吸收。此外,有研究显示,长期使用杜冷丁止痛,患者容易成瘾。
“由于这些弊端,杜冷丁一般只用于短时的急性疼痛,而对于需长期连续应用的慢性疼痛禁止使用。”王昆说,大量临床研究和实践证明,吗啡是比较安全、有效的麻醉镇痛药物,其止痛效果是杜冷丁的10倍,而且毒副作用较小,长期用于癌痛治疗不会导致成瘾。因此,国际医学界对于癌痛的治疗,强调及早、足量使用吗啡,且不限制吗啡使用量的上限。
吗啡作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于重度癌痛的首选药物,主要因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可随时增加剂量。
2.起作用的时间与半衰期相等。
3.可经多种途径给药,口服给药止痛时间长,并发症少,无效时可增加剂量。
4.吗啡在世界上太多数国家和地区可以得到且价格不昂贵。
5.有关吗啡的研究较深入,己能从多方面了解其持点。如吗啡的药代动力学、毒副作用,并且已有吗啡的解毒药——阿片受体拮抗药纳络酮。
口服是首选的吗啡给药途径
能口服就不要打针,口服是首选的吗啡给药途径,因为口服最方便,最经济。吗啡有即释剂和控释剂两种。控释片一旦捣碎后能迅速释放,因此千万不要将药片嚼碎后服用,对不能吞咽整个药片的患者不宜用控释片。少部分患者在其患病期间因为口腔炎或临终阶段吞咽困难而需要改变给药途径。一旦患者不能口服药物,应考虑其他比较无创的给药途径,如直肠给药或经皮给药。静脉注射及皮下注射可造成皮肤或静脉局部刺激。
不能口服吗啡怎么办?
当不能口服时,可选用经直肠给药、静脉点滴、肌肉或皮下注射及硬膜外或网膜腔给药。大多数药物经口服或直肠给药后均能较好地吸收,但吸收也许不完全。进一步说,经肠道吸收的药纱,首先要在肝脏经过代谢。药份起效最快的是静脉注射,这是因为药物吸收未被延迟。因此,在改变用药径和药物剂型时,药物剂量及给药频率应该根据每一个患者的反应和镇痛需要而定。
相关文章
- 经典:晚期癌痛的护理技巧
- 冷冻法有效缓解癌症患者疼痛
- 专家细说口腔癌术后护理
- 口腔癌术前护理全攻略
- 新成果:基因抗癌 挽救皮肤癌患者
- 与癌症抗争16年的乐活老人
- 癌症患者春节饮食应注意哪些?
- 怎样做好对癌症患者心里调护?
- 癌症患者术后饮食有哪些要遵循的原则
- 肿瘤患者恢复期生活方面应注意那些?
- 专家指出:口交易增加扁桃体癌发病率
- 肿瘤病人康复后能过性生活吗?
- 五百癌症患者用坚强与斗志为国庆献礼
- 专家呼吁癌症患者秋季多登山,有益身体健康
- 心理恐惧——癌症患者康复的障碍
- 护理肾癌患者的七个小常识
- 探讨:癌症患者如何抵抗寒冬
- 警告!癌症患者滋补应适当
- 解读:激素化疗对女性性欲的影响
- 肿瘤病人也需要营养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