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癌色变”,人们视癌如洪水猛兽。
现在虽然已进入癌症可以治愈的时代,但一提起癌,人们还有毛骨悚然的感觉,癌症象定时炸弹常常引起了不少人的“恐癌症”。有的人听说阳光中的紫外线能致癌,吓得不敢晒太阳,听说油炸食品易致癌,干脆来个不吃油;看到科普文章介绍首饰释放射线,于是从此和金项链、金戒指绝缘;听说癌症有遗传性,当父母患了癌症,自己就整天忧心忡忡。这些现象说明: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癌症的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一知半解,认为只要得了癌就等于判了死刑,他们觉得自己就好象生活在致癌物质遍布的世界中,每天都受到癌症的威胁。这种感觉和心理状态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使他们难以树立起与癌症作斗争的信心。
绝望,回避和消极对待
于是,在现代医学心理学上,“恐癌症”这样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归纳起来,癌症恐怖心理的社会表现有以下 三种,即绝望,回避和消极对待。
绝望表现为最普遍。癌症患者本人对自身病情绝望,并由此对治疗产生厌烦,对治疗效果失去信心。这些病人中,听天由命,不敢多想者有之;极度紧张,过度恐惧以至自寻短见以求早日解脱者亦有之。家庭成员如夫(妻),子女或亲戚朋友的绝望情绪也很常见,他们急于想知道病人还能活多久,其精神 紧张的程度甚至超过了患者本人,在患者还没了解清楚病况以前,或者已知自身病况但尚能自持时,家属反而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其实,所有这些绝望情 绪都是不正确的,有害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毫无根据的。
回避情绪带来的后果也同样令人吃惊,其危害程度远远超过绝望。回避的 表现主要是不愿意正视现实。对个人来说,讳疾忌医的情绪虽不多见,但社会性的回避行为则相当普遍,如不愿意医务人员去他们单位进行防癌普查;不愿意科研机关对他们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进行危险因素考察;不愿意采取预防 措施等。这种情绪主观上是逃避现实,客观上却给了癌魔肆虐的场所和时机。
恐癌心理的另一个表现就是消极对待。这种消极态度常常隐藏在热心照料的背后,他们对癌症患者关怀备至,尽一切可能满足病人的愿望与要求,其目的无非是安抚病人或其家属,因为在这些人心目中,得了癌的人注定会很快死 去,对要死的人不妨大发慈悲之心,其实质仍是恐癌。
值得一提的是,某些社会宣传对人们恐癌心理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如在 一些电影、电视剧乃至报刊杂志上,为了突出某人物崇高的形象,往往让其身患癌症不治而亡作为反衬,这样做或许能达到某一艺术效果,但同时也悄悄地播下了癌症恐怖的种子。
事实上,许多临床例证都雄辩地证明人体本身在癌症面前并非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一些病人表现为与癌症呈“相峙”态势;一些病人治疗效果出乎意料地满意;个别甚至虽未给予重要治疗, 却病情稳定或癌瘤自行缩小,消退。
人们啊,请不再恐癌,在癌魔面前高昂起你的头。
热门文章
-
战胜癌症的独特小窍门
2023-02-27 11:52
-
推荐:针灸可缓解癌症疼痛
2023-02-27 11:52
-
警惕:秋冬季癌症病人易患抑郁症
2023-02-27 11:52
-
讲述癌症患者抗癌的艰难历程
2023-02-27 11:52
-
癌症患者的特殊“护理”疗法--音乐疗法
2023-02-27 11:52
-
癌症患的内心世界
2023-02-27 11:52
-
治癌痛与吗啡用量的多少
2023-02-27 11:52
-
让癌症疼痛“消失” 安稳生活
2023-02-27 11:52
-
面对癌症:我创造了奇迹!
2023-02-27 11:51
-
抗癌的八大饮食注意事项
2023-02-27 11:51
-
治疗癌症要靠自己的心态
2023-02-27 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