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乙肝疫苗接种是目前较为可靠的预防办法。但由于一些人对乙肝疫苗接种知识不了解,加上有些媒体的不当宣传,使不少人认为只要接种了乙肝疫苗就等于入了“保险”,可终身不得乙肝。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
我国当前临床使用的乙肝疫苗是基因工程疫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制品,副作用小。人体接种乙肝疫苗后,通过主动免疫方式产生抗体,使人获得对乙肝的免疫力。统计资料表明,接种乙肝疫苗后,人体乙肝表面抗体(抗-HBs)转阳率在95%以上,有效保护期在5年以上,抗体滴度越高,免疫力越强,免疫保护持续时间也越长。
但也有极少数人在接种乙肝疫苗后,体内产生的抗-HBs滴度很低,达不到保护阈值,这样就不能有效地阻止乙肝病的感染和复制。另外,乙肝疫苗接种后,抗-HBs随着时间推移,滴度会逐渐下降,当抗-HBs滴度降至保护阈值以下时,也就不再对乙肝病毒有免疫力了。
因此,为保证预防效果,接种乙肝疫苗后,应抽血化验检查二对半,若抗-HBs呈阳性,说明接种成功,同时还应查抗-HBs滴度。若抗-HBs滴度最高值仅为101—1000mIU/mL,最好在6个月后复种1次;抗-HBs滴度最高值为1001—10000mIU/mL时,应于首次接种后1—2年内复测抗-HBs;当抗-HBs大于10000mIU/mL时可在4—6年内复测;当发现抗-HBs滴度低于10mIU/mL时应复种,复种仍按初种的剂量和时间方案进行。
总之,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乙肝的可靠方法,但也不是绝对的和一劳永逸的。接种后一定要检验接种效果和抗-HBs滴度,并根据抗-HBs滴度情况适时复测。
当滴度小于保护阈值时,要及时补种,使体内经常保持有效的抗-HBs滴度,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真正达到预防乙肝的目的。
相关文章
- 成人乙肝疫苗接种率仅三成左右
- 接种乙肝疫苗大大降低肝癌发病率
- 乙肝疫苗能否防肝癌高发?
- 乙肝患者需避免求医误区
- 什么时间接种乙肝疫苗最好?
- 治疗性乙肝疫苗就能治愈乙肝吗?
- 打了乙肝疫苗就可高枕无忧?
- 乙肝疫苗增大注射剂量有副作用吗?
- 乙肝可发展为肝癌
- 乙肝疫苗共3针保护期可维持12年
- 乙肝患者的孩子如何接种乙肝疫苗?
- 如何得知乙肝疫苗是否还有保护作用?
- 哪些人不宜接种乙肝疫苗?
- “大三阳”如何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
- 预防乙肝 首选接种乙肝疫苗
- 接种乙肝疫苗遵循“016”原则
- 乙肝患者有必要打乙肝疫苗吗?
- 意外接触乙肝病毒者如何打乙肝疫苗?
- 乙肝疫苗的正确使用方法
- 孕妇注射免疫球蛋白 效果有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