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四性”和“五味”,就是各从一个侧面反映药物的功能。每种药物既有一定的性,也有一定的味,所以在使用药时,必须把性和味结合起来考虑,绝不能孤立地看待。药性凉或热,只是程度上的差别。凉即微寒,温即微热。
因此,一切中药都可以归纳为寒凉药与温热药两类,也就是一般习称的凉药与热药。
药物的寒热属性,是前人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反应归纳出来的。例如病人发烧口渴,用石膏、知母熬水喝,发烧退了,口渴止了,所以就有说石膏、知母是寒性药。
病人平素怕冷,手脚不温,用附子、干姜煎水服用,就不那怕冷了,四肢也暖和了,从中就知道附子、干姜是热性药。
中药的药性,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绝大多数都已掌握,而且发现寒凉药大多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温热药大多有散寒、温中、助阳等作用。
因此,寒凉药只能用于治疗热性病,温热药只能用于治疗寒性病症。
寒与凉有别
所谓寒凉性的药物,两者之间又稍有差别,寒是将身体转凉,具镇静、消炎作用,适合于晕眩、血压高者。
凉,则是比寒的效力稍弱,然而也能使身体转冷,使人感受清凉,并具镇静、消炎作用,适合于晕眩者。
这一切,都是医师用药治病的准则,不能废弃和变更,所以《黄帝内经》特别强调指出:“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士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也。”
对医师是这样,在家庭中自行使用中药也是这样。因为若违背这条用药原则,用热药去治热性病症,用凉药去治寒性病症,必然加重病性,造成危害,所以说:“凉药热药错不得”。
热门文章
-
宝宝退热药要慎重使用
2023-02-28 08:58
-
选退热药,成分不同其用量也不同
2023-02-28 08:56
-
宝宝感冒发烧勿忽视
2023-02-28 08:56
-
老年人气血虚亏 服用清热药需谨慎
2023-02-28 08:55
-
老年人如何服用清热药
2023-02-28 08:53
-
冬季流感用药的五大禁忌
2023-02-28 08:52
-
体温高于38.5℃才用退热药
2023-02-28 08:48
-
流感,不要随便服用退热药
2023-02-28 08:44
-
空调导致的热伤风治疗误区
2023-02-28 08:34
-
服止咳糖浆5分钟内别喝水
2023-02-28 08:31
-
千万不可滥用清热药
2023-02-28 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