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引起药源性肾损害的药物
1.抗感染药物
几乎所有类别的抗感染药物都有可能造成肾损害:
①青霉素类既可能造成肾小球损害,也可能造成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
②头孢菌素(先锋霉素)以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多见。
③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丁胺卡那等较前两大类更容易造成肾损害。
④喹诺酮类药物、磺胺类药物、红霉素、林可霉素、万古霉素、四环素、抗结核药(利福平、异烟肼)、抗病毒药物(无环鸟苷、阿糖胞苷、干扰素)、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等都可能造成肾损害。
注意:抗感染药物引发的肾损害,有些与用药量不当有关,有些与病人是否为该药的过敏体质有关。
2.解热镇痛药
各种感冒药,如安乃近、克感敏、百服宁、泰诺、康泰克、美林;止痛药,如芬必得、消炎痛、必理通、萘普生、戴芬、扶他林、英太青、散利痛、西乐葆等,都可能造成肾损害。注意:这一类药物可能造成肾病合征或者急性肾功能衰竭,常常与过敏或者肾脏处于缺血缺氧状态有关。
3.化疗药物
化疗药物,如阿霉素、顺铂、甲氨蝶呤、长春新碱、博来霉素、亚硝基脲环孢素、他克莫司、西罗莫司等都有肾毒性。注意:此类药物常常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移植患者等,权衡利弊后,必须使用时也不能因噎废食。临床上,医生会积极水化、碱化尿液(水化就是补液,可以口服,但一般需静脉补充;碱化指静脉使用碳酸氢钠),或根据药物浓度调整剂量等,以减少药物肾毒性。
4.降压药物
常用的降压药物中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能引起肾损害。三类药物都可能引起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炎,后两者还有可能通过减少肾脏灌注造成。肾功能衰竭。
注意:对于肾功能正常或轻度损害的病人,长远来看,减少肾脏灌注,有减轻肾脏负担、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的作用;而对于肾功能中、重度损害的病人,有时候减少肾脏灌注,会造成短期内肾功能恶化,这种情况在双侧肾动脉狭窄、同时使用利尿剂、非甾体类抗炎药、心功能不全、脱水的病人更容易发生。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
儿童药滥用引发药源性疾病
2023-02-28 08:58
-
老年人如何避免药源性疾病?
2023-02-28 08:55
-
儿童如何预防药源性肾病
2023-02-28 08:53
-
哪些药物易引起小儿药源性营养不良
2023-02-28 08:53
-
这五种药物伤眼 请勿乱用
2023-02-28 08:50
-
药源性肾损害的高危人群
2023-02-28 08:47
-
糖皮质激素可导致骨质疏松症?
2023-02-28 08:44
-
疾病百科 药源性肾损害是什么呢
2023-02-28 08:40
-
不宜和中药合吃的抗生素
2023-02-28 08:36
-
出现哪些症状需警惕药源性肾损害?
2023-02-28 08:35
-
得了药源性肾损害,如何应对?
2023-02-28 0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