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干扰素和拉米夫定的差异:
一、治疗机制的差异
α干扰素有抗病毒和激发免疫两方面的作用。α干扰素治疗要使病情持久缓解,依靠其抗病毒效应和免疫调节两方面的作用。如病人对HBV的免疫应答低下,α干扰素治疗仅能短暂抑制HBV复制。拉米夫定通过抑制HBV DNAp而抑制病毒复制,作用迅速,1-2周内血清病毒可下降至基础水平的约10%;但抑制作用是可逆的,撤去药物后HBV DNA又可逐渐回升,低于或相当于基础水平。基础病毒水平较低的病人较有可能在1年内获得完全效应。
α干扰素和拉米夫定都不能清除cccDNA,停药后可以再现复制;也都不能清除整合的病毒基因,难以使其表达的HBsAg消失。α干扰素须激发病人充分免疫,才可能长期抑制病毒复制,cccDNA和整合病毒终将自然消失,治疗效应才是持久的。拉米夫定须长期用药抑制病毒复制直至耗竭cccDNA库,才可能获得持久效应。
二、治疗效应的差异
α干扰素对所有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完全效应仅约40%,如按一些预测指标选择适应病例,可以提高。完全效应的病人可能在3个月内HBe转换、血清HBV DNA(斑点杂交)不能检出,6个月的疗程极大多数结果稳定。HBeAg(—)的变异株感染者治疗结束时效应率近似,但国外报告易复发,须延长疗程至1年。肝组织学须在疗程结束后有所好转,停药后的长期随访中才会有明显进步。
拉米夫定抑制病毒迅速,故临床症状恢复较好,多数病人ALT可在2-3个月内恢复正常。肝组织学在较短期的治疗后,甚至不是完全效应者也可有所好转;完全效应者可有明显进步。抑制病毒的初始反应较迅速,但停药后病毒常再现,最终抑制的程度似不及α干扰素。拉米夫定并不阻断病毒蛋白的转译,只是在长期治疗、复制病毒已被清除或已抑制至极低水平,才可能发生血清HBe转换。
三、不良反应的差异
α干扰素始用时较普遍有寒热反应,治疗期间多有疲乏、食欲略差,较重要的是有近1/3的病人发生白细胞及/或血小板减少。偶尔还可出现自身免疫症状或精神压抑症状。但通用的剂量和疗程一般都能耐受。
α干扰素治疗期间激发免疫应答,ALT可能更高,肝内炎症常更明显,可使较重的代偿性肝病代偿。α干扰素治疗2-3个月后可产生中和抗体而降低效应,但发生率较低,在1%-7%范围。拉米夫定不良反应很少,代偿性肝病病人都可应用。但在应用半年后即可产生耐药性,每年至少以15%的发生率递增。
四、治疗对象的选择
α干扰素和拉米夫定的适合治疗对象都只是慢性乙型肝炎。α干扰素不良反应较多,受许多限制;而拉米夫定因耐受性好,有多得多的适合治疗对象。
相关文章
- 乙肝患者肝功正常还需要继续治疗吗?
- 乙肝患者什么时候可以停药?
- 乙肝抗病毒治疗存在哪些难点?
- 乙肝抗病毒治疗 减少肝癌发生率
- 为什么治肝不当反会伤肝?
- 乙肝治疗遭遇耐药“暗礁”,怎么办?
- 乙肝优化治疗,做到“三个减少”
- 乙肝用药需注意哪些?
- 抗病毒药物的两大分类
- 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成本是多少?
- 你身边的人感染了乙肝,你该怎么办?
- 贺维力――适用于拉米夫定耐药者
- 对抗乙肝耐药三部曲
- 为何乙肝患者病情难控制?
- 如何有效遏制慢性乙肝的发展?
- 乙肝抗病毒治疗停药需注意的误区
-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类似物
- 乙肝抗病毒治疗也不一定终生服药
- 乙肝病毒最强杀手――替比夫定
- 治疗乙肝费用太高 怎么办?
热门文章
-
回顾拉米夫定的10年国际临床应用
2023-02-28 09:00
-
诺华在华上市乙肝新药
2023-02-28 09:00
-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肝
2023-02-28 09:00
-
新药将为慢性乙肝患者带来佳音
2023-02-28 09:00
-
用在治疗肝炎上新药上市
2023-02-28 09:00
-
替比夫定治疗:24周病毒抑制情况预测2年疗效
2023-02-28 08:59
-
替比夫定IV期临床试验在中国启动
2023-02-28 08:59
-
乙肝特效药优贺丁上市
2023-02-28 08:59
-
最新治疗性乙肝疫苗可彻底杀病毒
2023-02-28 08:59
-
佳辰研制的治疗性乙肝疫苗进展顺利
2023-02-28 08:59
-
乙肝免疫性治疗疫苗研究获进展
2023-02-28 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