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见的“药物热”反应见于抗生素类、解热镇痛类药物,还可能伴有关节痛、皮疹等症状。
引起“药物热”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遗传或个人体质引起药物过敏反应。另一方面是药物作为抗原与病人体内蛋白质结合,产生致热源引起发热。同时患者还伴有寒颤、呕吐、贫血、背痛和血尿等症状,严重者还表现出心跳过速、呼吸急迫、缺氧和代谢性酸中毒等症状。
如果已确诊为“药物热”,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换成另一种相同药效的药物。
如果“药物热”伴有严重皮疹和其他脏器损害,应酌情使用抗过敏药、激素类药和维生素C,便于尽快康复。
专家提醒说,并不是所有高烧不退都属于“药物热”反应,有些合并感染或者混合性细菌感染同样会出现持续不退的高烧。
但“药物热”的高烧通常热度较高,伴有药物过敏等其他症状,停用药热度立即减退。
此外,病人就诊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
其次,如有用药过敏经历或家族遗传病史,就诊前要主动告诉医生,及时更换药物。用药前要看准药品的使用期,不要服过期药。
热门文章
-
慢性丙型肝炎首次应用DNA疫苗治疗
2023-02-28 09:00
-
两大抗肿瘤药物为患者添福音
2023-02-28 09:00
-
芪丹通络颗粒 治疗糖尿病显神通
2023-02-28 09:00
-
关于揭示治疗银屑病分子基础的研究
2023-02-28 09:00
-
中国将迎来新型糖尿病治疗药物!
2023-02-28 09:00
-
探索酒精肝的最新疗法
2023-02-28 09:00
-
回顾拉米夫定的10年国际临床应用
2023-02-28 09:00
-
用于治疗男性性腺功能减退的最新药物
2023-02-28 09:00
-
惊!治疗“硬皮病”新药竟以野西瓜为原料
2023-02-28 09:00
-
可降低AMD所必需的治疗次数的新方法
2023-02-28 09:00
-
揭秘:抗减缓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新药物
2023-02-28 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