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来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充裕,是抵御一切外邪的根本。而所谓“正气”,类似现代医学的“免疫”,简言之就是免患疾病的意思。
中医非常重视“正气”在发病学上的主导作用,强调正气强弱是决定人体是否发病的最基本因素。只要体内正气旺盛,纵有许多致病因素(“邪气”),正气也能抵御,机体就可免于生病。
因此,防控甲流,对于广大易感人群来说,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强机体抗病毒能力是预防的关键。一定意义上说,预防即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核心。如何增强免疫力?养正气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呢?刘健详细开出了防治良方。
“扶正”方面。
一是食饮有节。饮食适时有规律,以免脾胃功能紊乱;要适量,每餐七分饱;要适质,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及含有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注意多样化,少进烟酒等刺激之品。二是起居有常。要调适个体生物钟规律,保障充分睡眠;注意劳逸结合,适当的体力劳动可使气血畅通,反之,过劳会耗伤气血,过逸又可使气血阻滞而发生各种疾病;坚持适合个体的体育活动,以保证肌肉强健、关节疏利。三是调摄精神。流感具有发病急、来势凶、病情险、变化多的特点,且易伤津扰神,所以要正确认识疾病与疫情,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四是适寒温、调阴阳。不同的季节,就有不同的易感之邪和易患之病,如春易伤风、夏易中暑、秋易伤燥、冬易病寒等。疫病的发生,与自然气候的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天气转冷,一定要及时添衣,注意保暖。
“祛邪”方面。
一是规避病因。外感病邪多从口入,所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要从环境入手,注意维持室内通风和空气清新,多晒太阳;注意集体卫生、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前往人群密集处应戴口罩。二是药食预防。部分祛风、清热、解毒的中药有预防感冒的作用,山药、扁豆、茯苓、赤豆等具有化湿、清热作用,不妨在煮稀饭时添加一些。对于易感人群,咽喉干燥者,可用菊花、蜂蜜泡水代茶饮;体虚易患感冒者,可常用黄芪、西洋参片等泡水代茶饮。
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是最重要的一点。 “所谓‘天人相应’,就是要与大自然相一致、相和谐,给身体一个机会去尽快适应外界气候、环境的变化。即使室外每天散散步,都是有好处的。寒冷的冬天,每天缩在暖气房里,反而更容易得流感。 ”
热门文章
-
ADHD刺激疗法药物可显著提高人体精神免疫力
2023-02-28 09:00
-
牛樟芝提高免疫力是真的吗
2023-02-28 08:59
-
女性月经期间用药需特别留心!
2023-02-28 08:58
-
孕妇过敏可以吃药吗?
2023-02-28 08:57
-
伤风感冒不可小觑
2023-02-28 08:51
-
紫苏可提高免疫力,改善疲倦状态
2023-02-28 08:29
-
哪些中成药提高老年人免疫力?
2023-02-28 08:28
-
吃人参当心“补过了”
2023-02-28 08:26
-
橙汁能提高对药物的吸收水平?
2023-02-28 08:25
-
如何合理使用维生素提高免疫力?
2024-04-19 07:54
-
疫苗注射过多也会影响孩子健康
2024-03-31 2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