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和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房颤的治疗已经越来越规范化。心房颤动作为临床最常见的一种持续性心律失常,在成人中总人群的发病率为1%,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增加,60岁以下的人群发病率约1%,而80岁以上则高达6%。房颤使患者发生血栓的风险增高,血栓脱落引起脑卒中或全身动脉栓塞。在过去数十年中,维生素K拮抗剂一直是惟一有证据证实有效的用于房颤相关性卒中长期治疗的口服抗凝药物,目前常用的是华法林,指南推荐用于伴有中度至重度卒中风险的房颤患者的标准抗凝治疗。
但是,随着对房颤研究的不断深入开展,一些新型药物开始崭露头角。目前市面上的新型药物大致通过三个机制治疗房颤。第一类为凝血始动阶段抑制剂:包括3种非口服制剂,替法可近(tifacogin)、重组线虫抗凝肽(NAPc2)和活性位点被阻断的因子Ⅶa(因子Ⅶai);第二类为凝血发展阶段抑制剂:药物包括Ⅸa、Ⅹa以及Ⅴa因子抑制剂;第三类是纤维蛋白形成阶段抑制剂,即凝血酶抑制剂,可阻断凝血酶将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也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
虽然新型药物的出现,给我们治疗房颤带来了药物,但是,仍然不可避免的是,这些药物缺乏特异性解毒药,药量过大会出现出血的症状,而用量较少的时候,又无法达到治疗效果,因此,进一步的研究仍在期待之中。
热门文章
-
老年人服用抗风湿的药物要看三点
2023-02-23 18:18
-
给心脏装上“人工阀门”
2023-02-23 18:18
-
动脉粥样硬化的药治疗
2023-02-23 18:17
-
高血压背后的隐形杀手!
2023-02-23 18:17
-
心脏搭桥手术优势难以取代!
2023-02-23 18:14
-
有些药物很“伤心”
2023-02-23 18:14
-
源于颈椎病的“颈源性心绞痛”
2023-02-23 18:14
-
心脏病用丹参类药物有讲究!
2023-02-23 18:13
-
冠心病的常用药物有哪些?
2023-02-23 18:12
-
治疗心肌梗死首选药物溶栓
2023-02-23 18:12
-
如何药物治疗心绞痛更快更有效
2023-02-23 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