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全身各器官的功能和结构都会发生退行性变化,不少疾病会乘虚而入,一些特定疾病的危害也会增大。因此,老年人检显得特别重要。不过老年人体检频率如何,哪些项目是必要的,应该增加什么检查,体检前该不该停药,这些常见问题也困扰着不少老年人。
体检频率需要加大吗
一般而言,正常人群应该保持每年一次全面的体检。老年人因为衰老带来的器官功能和结构退行性变化,是否有必要增加体检频率呢?甚至有专家认为,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应该每3~4月一次,这样合适吗?
首先要清楚,如果体检是针对健康体格或者说疾病稳定、短期内无特殊发展的,那么,体检还是应该一年一次,并不需要特别增加频次。如果老年人患有某种疾病或者某器官出现特殊症状,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对重点部位进行体检。另外,还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服用某些药物,则需要根据情况随时监测,如降血脂药物服用1~3个月就要复查肝功等。
全面体检需要做的检查比较多,一些影像学检查可能含有射线,因此不建议老年人将体检间隔时间缩短,老年人短期内接受太多次影像学检查对健康无益。一般体检维持正常频率即可。
常规要做什么项目
常规的体检项目可分为一般体格检查、功能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一般体格检查包括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咽喉科以及妇科查体检查,功能检查则包括心电图、胸片或者胸部低剂量CT扫描、B超(包括肝、胆、脾、肾和生殖系统、甲状腺、乳腺等)等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便三大常规及生化、免疫、基因检查等。其余还有特殊检查项目,譬如骨密度、胃肠镜等。
由于衰老带来的影响多种多样,老年人体检最好也做一些“加餐”。
“加餐”要有针对性。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体检时,除了常规的基本项目不可少外,还要针对年龄、基础疾病等具体情况,增加相应的检测项目。譬如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可增加颈动脉超声、心脏超声、血黏度以及冠脉CT等。高血压患者可增加动态血压、动脉血管弹性检测、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有慢性肺部疾患或者肺大泡的患者可增加肺功能检查。糖尿病者可增加餐后血糖、胰岛素测定、肌电图、下肢血管B超等。甲状腺疾病患者可增加甲状腺功能和抗体的测定。
根据我国肿瘤疾病谱,50岁以上的老人尤其是老年男性,要重视胃肠镜检查,可发现一些癌前病变如大肠息肉等,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千万不要觉得大便检查麻烦而放弃,尤其是消化道疾病的高危人群(有家族史、不良生活习惯等),大便检查可以发现很多疾病的初期端倪如肠道溃疡、出血等。45岁以上男性要增加低剂量螺旋CT检测,这是筛查早期肺癌的有效方式。至于肿瘤标志物检查,尽管现在癌症有发病年龄年轻化趋势,但癌症始终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因此老年人要尽可能做全套的肿瘤标志物检查。
一般老年人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因此50岁以上的男性和45岁以上的女性应进行骨密度检测。老年女性即使已绝经,也不能忽视每年一次的全面妇科检查,而男性则应做前列腺检查。
总之,要根据自己的年龄、基础疾病等情况来相应增加体检项目。盲目增加特殊的检查项目并没有必要。之前有说法称40岁以上女性要每年做一次钼靶以筛查乳腺癌。实际上,乳腺癌的常规检查主要是通过外科触诊、乳腺B超,钼靶检查的意义在于可以比较可靠地鉴别出乳腺的良性病和恶性肿瘤,而不是初步筛查。
慢病患者体检前是否要停药
体检前往往要求提前一天清淡饮食晚上10点后禁食禁饮,保证充足睡眠。除了这些常规注意事项,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在空腹检查时,是否要停药呢?
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千万不要随便停药,即使第二天要检查,也应该按时服药。因为尿常规检查要求24小时内不过量或过少饮水,所以,平时有用一大杯水吃药习惯的老年人,在体检当天应尽量用最少量的水一次性服完药物。
体检前建议老年人按照正常时间起床,该吃药的吃药,然后前往医院。在体检前最好休息20~30分钟,待身体状态平稳后再逐项进行检查,服药的老年人要在体检时告知医生自己的服药情况。(参考网站:快咨询)
相关文章
- 老人体检 应该重点检查这几项
- 60岁老人体检要做这4个项目
- 老人体检:老年痴呆要做体检吗
- 老人们要做的体检项目有这些
- 老人在家如何自测心肺功能
- 心理体检必不可少 老人心理六大敌人
- 老人更应该重视检查 在家也可自测身体健康
- 免费体检专骗老年人 体检还需去正规医院
- 老人必做的5个体检项目
- 高血压老人需做哪些检查
- 高血糖多少才算糖尿病 预防糖尿病怎么吃
- 老年人体检容易犯三大误区
- 夏天老人需要做哪些体检
- 打鼾易猝死 老人应注意检查身体
- 血脂化验前需要注意这5点
- 老年人体检要查7个部分是什么?
- 老人如何及早识别老年痴呆
- 检查高血脂有时会虚高 结果出来应请医生分析
- 老人体检要重点 查心脑血管疾病
- 血脂化验单怎么看 如何治疗高血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