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糖尿病引起眼底视网膜病变,而最近却有一位吴阿婆,好不容易把血糖降了下来,眼睛却看不见了。经眼科医生检查后发现,其原因是降血糖降得太快,反而加剧视网膜病变。
吴阿婆今年65岁,患糖尿病十余年。去年体检时发现眼底有少量出血,但视力还行,所以也没有继续检查治疗。一个月前,她经常出现乏力、口渴,自查血糖发现高得吓人,自行加大降血糖药物用量,血糖很快降到了正常水平,但左眼突然看不见了。到医院检查发现,眼底出血,诊断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左眼玻璃体出血。
吴阿婆觉得很奇怪,明明血糖很快控制好了,为什么突然看不见了呢?
专家解释,其实眼底病变一旦出现,短期控制血糖几乎没有作用。如果在较短时间内快速降低血糖,反而可能加重视网膜病变。因为血糖下降后,视网膜血流量减少,而视网膜血管自动调节能力改善较慢,就会导致缺血加重。想要预防糖尿病眼病病变,最好的方法就是早期控制血糖,长期持续地把血糖控制在较好、平稳的水平上,对于防治视网膜病变有积极意义。
与西医的诊断和检测方法相比,部分患者会服用中药治疗。中药虽有改善眼内微循环,帮助眼内出血吸收的作用,但当眼内病变达到一定程度后,只能延缓症状,并不能阻止病变的进展。她强调,一旦发生糖尿病性的眼部并发症,即使控制血糖,全身状态有所好转,也不能使眼部的病理过程逆转,必须配合眼部治疗才能使病变稳定。
据了解,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成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发病5到10年后,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佳,眼底就会逐渐产生病变。视网膜病变初期一般没有眼部自觉症状,偶尔会出现眼睛疲劳。随着病情发展,可有不同表现,如出血、水肿、渗出,严重者新生血管生长,玻璃体大量出血,或出现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可致视力严重损害。
因此,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确诊后要进行全面检查,平时要定时监测血糖,每年体检,每三个月查糖化血红蛋白,防止血糖失控。眼部并发症方面,尤其需要做眼底检查,发现视网膜病变要及时治疗,控制病情发展,以免因血糖波动或其他系统病变导致失明。而且,无论视力有无改变,均应接受定期的眼部检查:血糖控制稳定的患者,每半年散瞳检查一次眼底;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每三个月检查一次。
相关文章
- 导致糖尿病失明的有哪些原因
- 糖尿病人失明后还能否复明
- 糖尿病也能致盲 做好5点保护好眼睛
- 糖尿病患者为何易致盲?过半患者有"糖眼"
- 糖尿病人突然失明 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
- 糖尿病并发症引起的失明怎么治
- 预防糖尿病致盲 专家给出6点意见
- 糖尿病人失明几率高出常人25倍 该如何预防
- 糖尿病眼病怎样避免失明
- 糖尿病致盲的“三大杀手”
- 糖尿病眼病饮食有8原则
- 浅谈糖尿病眼病的原因及症状
- 糖尿病眼病种类多 常吃四种蔬菜可护眼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应早防早治
- 治疗糖尿病眼病的常用药物有哪些
- 糖尿病眼睛模糊如何调理
- 糖尿病眼病“盲难治”但可防
- 糖尿病眼病会失明 糖尿病眼病防治六步曲
- 怎么检查糖尿病眼病效果好
- 糖尿病患者应该预防哪些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