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之1:恐惧焦虑
误区之1:恐惧焦虑 由于糖尿病一种难以彻底治愈的终身型疾患,而且随着病情的发展还会出现种种并发症,加上因缺乏相关知识或认识的片面化,一些病人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也在所难免。他们恐惧被截肢而成残疾人,恐惧疾患带来的难以想象的麻烦,更恐惧折寿和死亡。而其实,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其死亡率远比许多疾病都低得多。绝大多数病人的病情都可望得到有效控制,病人中的长寿者也比比皆是。 误区之2:掉以轻心 有些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之后,血糖成功地下降至正常水平,就自认为病已治愈而自行停药,并放松了对饮食合理控制,也不注意劳逸结合,直到血糖急剧上升,病情变本加厉时才后悔莫及。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反反复复可能使得疾患更加难以治愈,甚至带来致命危险! 误区之3:不以为然 糖尿病早期患者一般都症状较轻甚至根本没有症状,有的还可能反常地“红光满面”,给别人一种“体格健壮”的假象。还有的患者误认为血糖高些对身体健康并无大碍,故对疾病采取“不以为然”的态度。还有的患者甚至怀疑医生诊断有误,拒绝改变饮食习惯和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服药治疗。 误区之4:悲观沮丧 糖尿病患者中多的是已进入老年的退休者。他们原本梦想着在辛苦一辈子后好好享受生活,快乐地度过晚年。可现在却不仅这不能吃那不能吃,而且几乎天天得服药打针上医院,同时还深深担忧病情是否会加重。实际上绝大多数患者在被诊断出疾病后,都会悲观沮丧上好一阵子,而且难以自拔。 误区之5:抱怨内疚 有的患者在认识到糖尿病与遗传相关时,便抱怨父母乃至祖宗八代怎么偏偏把病“传”给了自己。有的罹患有糖尿病的家长在得知子女也罹患上糖尿病后,深深的内疚感便油然而生。 误区之6:药物万能 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药物治疗当然是重要的,但过分依赖药物甚至迷信药物却又是要不得的。要知道,糖尿病的发生是在一定的遗传和环境背景下,由不良的生活习惯、精神心理等多种因素所致。因此,在服用药的同时如还能重视平衡饮食、控制体重、劳逸结合、调适心理、锻炼身体、戒烟限酒等非药物疗法,疗效将更为明显。
热门文章
-
血糖监测金标准对糖友很重要
2023-02-27 20:32
-
糖友一天补水的量要恰当
2023-02-27 20:32
-
糖友怕成瘾而不用胰岛素
2023-02-27 20:32
-
糖友中一半以上是肥胖儿童
2023-02-27 20:32
-
糖友应尽量避免使用激素类药膏
2023-02-27 20:31
-
糖友该胖还是瘦?
2023-02-27 20:31
-
哪些症状让糖友觉得难受
2023-02-27 20:28
-
女糖友吸烟易发生心脏病
2023-02-27 20:27
-
心脑血管病易偷袭糖友
2023-02-27 20:26
-
糖友应补充的4种维生素
2023-02-27 20:26
-
哪些糖友需要住院进行治疗?
2023-02-27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