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糖尿病可怕,可怕的是它背后的并发症。而糖尿病高血压就是并发症的一种。特别是糖友们在养生的过程,还常出现一些误区,一起来了解一下。
误区之一:凭感觉估计血压高低
高血压病人症状的轻重与血压高低程度下一定成正比,有些病人血压很高,却没有症状;相反,有些病人血压仅轻度升高,症状却很明显。这是每个人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不同,加上脏器官损害程度有时候与血压高低也不一定完全平等。因此,凭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往往是错误的,也容易延误治疗。正确的做法是定期主动测量血压,每周至少测量两次。
误区之二:血压下降就停药
病人在应用降血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降至正常,即自行停药;结果在不长时间后血压又升高,还要再使用药降压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较大幅度的波动,将会引起心、脑、肾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糖友在服药后出现血压下降,也不能立即停药,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
误区之三:采用传统的服药方法
研究表明,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在清晨醒后变化最大,可以在数分钟之内上升2~5千帕,中午过后,血压会自行下降。这种血压变化规律致使患者容易在早晨和夜间发生脑中风。早晨容易发生脑出血,而夜间则容易发生脑缺血。传统的每日3次的服药方法没有考虑患者的血压变化规律,只是一味地考虑降低血压,结果使清晨时的血压控制不理想,而下午和夜间常使血压偏低,新的服药方法每天清晨醒后1次性服药。可以有效地防止清晨醒后的血压剧烈变化,使血压处于比较平衡状态,因此效果较好。
误区之四:不根据自身情况,盲目降血压
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为此偏高些的血压,有利于心、脑、肾等脏器的血液供应。如果不顾年龄及病人的具体情况,而一味要求降压到“正常”水平,势必影响上述脏器的功能,反而得不偿失。正确的做法是根据病人的年龄、脏器的功能情况,将血压降到适当的水平,特别是老年人,不可过度降低血压。
怎么判断患上糖尿病高血压?
1、糖尿病本身的症状表现
可症状不典型或具有多饮、多尿、多食、乏力、困倦、消瘦等特征性改变以及糖尿病合并其他并发症时的相应表现。
2、高血压的症状表现
早期可无症状或有头痛、头晕、视物模糊、眼花、食欲不振、耳鸣、失眠等。症状与血压水平可不一致。体检可有主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长期高血压可出现左心室肥厚的体征。
3、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特有症状
(1)卧位高血压伴直立性低血压:伴有自主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易出现卧位血压正常或升高伴直立体位的血压降低。维持直立血压需要心排出量、有效循环容量、压力感受器反射激活各种血管活性激素等的共同作用,此机制中的任一环节异常都将发生直立性低血压的可能。糖尿病时可出现上述一种或多种环节障碍,无法有效代偿以致发生直立性低血压;
(2)低肾素或肾素正常的高血压:糖尿病无肾病血浆肾素活性多正常或一小部分属低肾素活性,合并较严重程度的肾病时多出现低肾素、低血管紧张素、低醛固酮的改变。(参考网站:39健康网)
相关文章
- 治疗糖尿病有误区 小心越治越糟糕
- 女性糖尿病:这些症状要小心
- 小儿糖尿病早期难发现 四种症状要警惕
- 2型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
- 糖尿病的四大危害 你知道多少
- 2型糖尿病的症状有什么特征
- 小便有泡沫 这会是糖尿病吗?
- 糖尿病人典型的四个危险症状
- 治疗糖尿病这些误区要避免
- 女性糖尿病常见的四种病症
- 易惹上糖尿病的7个高危因素 你要警惕
- 检测糖尿病的几种方法盘点
- 糖尿病早期症状自查 常吃这些食物可预防
- 糖尿病的检测方法:糖耐量试验口服法
- 糖尿病的检测方法: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 2017年联合国糖尿病日主题是什么
- 糖尿病有哪些前期征兆
- 关于糖尿病人吃水果的那些误区
- 糖尿病常识:长期血糖高危害大
- 儿童糖尿病难察觉 四个征兆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