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证-2" loading="lazy" decoding="async">
虽然对消渴证的认识中医学内部也有学术分歧,但一般认为主要是由于素体阴虚,五脏柔弱,复因饮食节,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导致肾阴亏虚,肺胃燥热;病机重点为阴虚燥热,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延日久,阴损及阳,阴阳俱虚;阴虚燥热,耗津灼液使血液粘滞,血行涩滞而成瘀;阴损及阳,阳虚寒凝,亦可导致瘀血内阳。
1.素体阴虚
导致素体阴虚的原因有:①先天不足:《灵枢·五变篇》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是指在母体胎养不足所致。②后天损耗过度:如毒邪侵害,损耗阴津。③化源不足:如化生阴津的脏腑受损,阴精无从化生,如《外台秘要·消渴门》说:“消渴者,原其发动,此则肾虚所致,每发即小便至甜。”④脏腑之间阴阳关系失调,终致阴损过多,阳必偏盛,阳太盛则致“消”。
2.饮食不节、形体肥胖
①长期过食甘美厚味,使脾的运化功能损伤,胃中积滞,蕴热化燥,伤阴耗津,更使胃中燥热,消谷善饥加重。②因胖人多痰,痰阻化热,也能耗损阴津,阴津不足又能化生燥热,燥热复必伤阴。如此恶性循环而发生消渴病。
3.情志失调、肝气郁结
由于长期的情志不舒,郁滞生热,化燥伤阴;或因暴怒,导致肝失条达;气机阻滞,也可生热化燥,并可消烁肺胃的阴津,导致肺胃燥热,而发生口渴多饮,消谷善饥。阴虚燥热日久,必然导致气阴两虚。阴损及阳而出现气虚阳微现象,由于肺、胃、肾三经阴气虚,阳气被遏而出现的阴阳两虚病证。
4.外感六淫,毒邪侵害
外感六淫,燥火风热毒邪内侵散膏(胰腺),旁及脏腑,化燥伤津,亦可发生消渴病。外感三消即外感六淫,毒邪侵害所引起的消渴病。
相关文章
- 中医中药是如何治疗糖尿病的?
- 什么是胰岛素阶梯疗法
- 专家解读糖尿病5大用药误区
- 涂指甲油也会患上糖尿病?该如何预防
- 肾功能衰竭 或是糖尿病导致的
- 糖尿病人血脂高 睡前注意这四点
- 预防糖尿病需做好这五个细节
- 警惕!这七个因素主导糖尿病
- 糖尿病人别随意用药 日常注意这四点
- 科学治疗糖尿病分四步走
- 患上糖尿病的7个高危因素盘点
- 加重糖尿病病情的几件事 糖友们别做了
- 不吃早餐对糖尿病人的危害有哪些
- 拒绝染上糖尿病 做好这12件事
- 治疗糖尿病的偏方盘点
- 糖尿病的六大危害 预防做好这几点
- 糖尿病患者控制病情要注意三点
- 糖尿病的手术治疗法 6大优势让糖友放心
- 想控制血糖试试这5个妙招
- 治疗糖尿病要警惕六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