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糖尿病疽?
糖尿病坏疽大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男多于女,男女之比为3∶2;糖尿病病程平均约10年,坏疽部位下肢多见,占92.5%,上肢少见,约占7.5%;单侧发病约占80%,双侧同时发病约占20%;足趾和足底同时坏疽的多见,占77.5%;足趾和小腿同时坏疽占5%,仅小腿坏疽占5%;足趾或手指发病占 12.5%。
糖尿病坏疽症状表现
多发于50岁以后,60-70岁多常见。多见于肥胖或成年型而病程长的糖尿病病人,平均约10年。部位多见下肢,上肢少见。单侧发病多见80%,双侧同时发生少见20%。坏疽可突然发生,疼痛剧烈,多数患者坏疽的发生是缓慢的,有严重的神经损害,疼痛可轻可重,局部轻度损伤,发生皮肤局限性小水泡。以后皮下组织变成暗红色或黑色,严重四肢手足发生溃烂坏死,干枯变黑,化脓感染等。
1、间歇性跛行,为下肢的早期表现,下肢缺血使肌肉供血不足,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乏力,劳累及麻木。重者有小腿腓肠肌疼痛,停止行走或休息后可使症状缓解。年老者如发生间歇性跛行时高度怀疑由动脉阻塞引起的下肢缺血。
2、休息痛,是病变的中期表现,当病变发展,下肢缺血加重,不行走也发生疼痛,称为静息痛。这种疼痛大多局限在趾或足远端,夜间尤甚,卧位时疼痛加剧,下肢垂下可有缓解,夜间静息痛或休息痛。因睡眠时心输出量最少,下肢灌注注血量也减少,故疼痛常在夜间加重。
糖尿病肢端坏疽类型
有干性坏疽、湿性坏疽、混合型坏疽三种。
湿性坏疽
肢端体表局部软组织糜烂,形成浅溃疡,继之溃烂深入肌层,甚则烂断肌腱,骨质受破坏,大量组织坏死,形成大脓腔,排出较多分泌物。此型坏疽多见,占72.5%,主要病理基础是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所致微循环障碍。
干性坏疽
受累肢端末梢缺血坏死,干枯变黑,病变界线清楚,发展至一定阶段不经处理会自行脱落。此型坏疽约占7.5%,其主要病理基础是中小动脉闭塞所致缺血性坏死。
混合型坏疽
约占20%。微循环障碍和小动脉阻塞两类病变并存,既有肢端的缺血干性坏死,又有足和(或)小腿的湿性坏疽。(参考网站:寻医问药网)
相关文章
- 约15%的糖尿病患者失去双腿 这是为什么
- 糖尿病足预防需做好 7招教你来应对
- 哪些因素会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
- 糖尿病足护理需兼顾身心 五种花茶可常喝
- 冬季糖尿病足护理 请注意这几点
- 4种情况 最容易引起糖尿病足
- 有哪些原因会引起糖尿病足
- 预防糖尿病足的8个好习惯
- 预防糖尿病足 教你五步走
- 糖尿病患者 如何预防糖尿病足
- 糖尿病足如何科学预防
- “内”“外”兼修 可治糖尿病足
- 糖尿病足日常护理有诀窍
- 糖尿病足如何预防?八个动作预防糖尿病足
- 糖尿病足如何早期发现
- 糖尿病足怎么回事 或可以下4种原因导致
- 八个动作预防糖尿病足
- 糖尿病足治疗最佳时间是何时
- 糖尿病足都有哪些易感人群
- 糖尿病足护理有妙招 常饮花茶有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