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场名为“实验空间”的当代艺术展从5月21日一开展就争论缠身,这场展览是由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院老师王承云带领他20多个学生举办的。据媒体报道,展览中有不少作品通过刻画人体性器官和男女性关系等方式表达主题,其中成都美院大二女生王桂权的下体自拍摄影尤其成为争议的焦点。
5月21日,展览在南京举行时,22岁的王桂权就站在一旁接受观众对作品的咨询,她笑着解释说:“其实很简单,最初我只是想看清楚镜子里的自己是什么样。” 据江苏电视台《直播南京》的记者陈大可透露,展览的第二天,采访快要结束的时候,有几位观看展览的老同志忽然走上来,对王桂权表示声援,认为社会不应给她太多压力。此时,王桂权好像被观众的好意所感动,红了眼圈,还抽泣了起来,稍后就戴上了墨镜。
记者联系到这场展览的策划者、川音成都美院的老师王承云,想通过他得到王桂权的联系方式,被拒绝了。“学校规定现在不让学生再出面接受媒体采访”,王承云懊恼媒体对这场展览的炒作和大众对展览的误读,他始终认为艺术应该没有限制。而反对者则认为,这次展览挑战了公众的底线,也谈不上艺术可言。于是记者采访了持赞同和反对意见的各方,为了更好地体现双方观点的冲突,本次采访以辩论的方式来解读展览留给我们的思考。
正方 《《《本场辩论由正反方两支队伍组成,每方成员为三人》》》
反方
正方观点:身体自拍,自由艺术的大胆尝试。
◎正方一辩:王承云,此次实验空间展览策划者,现为德国职业艺术家、川音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生命之草能给我们的眼球带来什么刺激?”
◎正方二辩:宋永红,职业艺术家
“只要不伤害别人,艺术家有自由表达的权利”
◎正方三辩:罗新,武汉大学中文硕士研究生
“艺术的自由底线为什么要以道德为标准?”
反方观点:自由艺术需要理性控制。
◎反方一辩:杨卫,泰达美术馆艺术总监、资深评论人
“现在艺术的误区是以为一脱就能引起注意”
◎反方二辩:陈履生,中国艺术研究室美术理论家
“将隐私以艺术名义抖搂给公众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
◎反方三辩:史伟,中央美院艺术管理系研究生
“性器官特写何以成艺术?”
[第一阶段陈词阶段,由正反方一辩进行开篇陈词]
-正方:生命之草能给我们的眼球带来什么刺激?
-反方:现在艺术的误区是以为一脱就能引起注意
正方一辩王承云:给艺术思想充分的自由
这个展览只是我们“实验绘画工作室”研究生和本科二年级的作品,南京是我们展览的第二站。展览的目的是想把现代型艺术教学与中国的传统艺术教学做个比较。
我的观点是,不要给自己设置障碍,应该给艺术思想充分的自由,保持一颗平常心。我们的画展上不是所有人的作品都只关注“性”。况且,王桂权的照片作品也没有暴露什么,一幅幅生命之草,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刺激呢?个别媒体的低级炒作,只是为了迎合不健康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