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糖尿病心主任钱荣立教授表示,这个结果令人担忧,他指出,即使是正常人也应该重视血糖监测,才能避免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糖尿病患者。
定期监测 控制病情的必要手段
黄大妈患糖尿病近10年了,多年来,她试了很多据说能把血糖降下来的方法,降糖药也换了不少,但血糖监测却只做了3次。这次调查前,黄大妈曾到专科医院做了全面的检查,结果着实吓了她一大跳!由于血糖波动过大,她已经出现糖尿病足和糖尿病眼底病变的早期症状,医生告诉她若再不接受治疗,病情严重后甚至会导致截肢和失明!黄大妈担心之余也有点不明白,自己每天都在想办法降血糖,咋还这样呢?
据医生介绍,糖尿病是以血液中高血糖为表现的一种代谢性疾病,血液中糖的浓度过高会对血管壁造成破坏,血糖忽高忽低时破坏性更大。黄大妈患病后虽然特别重视降血糖,但经常随意换药却造成血糖波动过大,又没定期监测血糖,给了病情发展的机会。好在她的并发症目前还是早期,及时采取“双C”等有效方式,还能有效控制病情。不过,医生提醒她以后再也不能忽视定期血糖监测。
血糖检查 人人都少不得
这次调查发现,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发病率为10.2%,还有18%的人处于糖调节受损阶段。也就是说,20岁上人群中28%的人徘徊于糖尿病前期阶段。
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上升,但很多人都没意识到这个问题。不少人只有在单位体检或医生开了检查单的情况下,才敷衍的做一下血糖监测,能定期进行血糖监测的人是少之又少。这种情况令人担忧,钱荣立教授曾指出,糖尿病的确诊和防治其实并不难,关键是要掌握血糖值,这是判断病情的最基本数据。专家建议,正常人一年至少应进行一次血糖监测,一旦血糖升高,应及时加以控制,避免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为糖尿病。有糖尿病易发因素的人群,最好三个月或半年监测一次。糖尿病人更应该做到即时监测,以便依照血糖的变化合理饮食运动和用药
医生提醒 这些信号要留意
大多数人得了糖尿病还浑然不知,等到出现了并发症后才匆忙就医。这种方式是很不正确,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越早发现糖尿病,才能越早接受治疗,也就越容易控制病情的发展。但要如何才能更准确更早地发现糖尿病症状呢?医生帮我们列出几点比较明显的临床表现,一般人群如果有这些症状,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
体重下降
未发现其他疾病,饮食未减,甚至增加,但却变得消瘦。可在进行BMI测定,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测量,评估腰臀围比例以及身体健康程度。
手、足经常麻木或刺痛
糖尿病可引起末梢神经炎,出现手足麻木、疼痛以及灼烧感等症状。可以进行下肢血管检查,这种检查能提前3—5年发现下肢血管早期病变,降低糖尿病足病发生的风险。
视力下降
糖尿病可引起白内障,导致视力下降,有时会引起急性视网膜病变。免散瞳眼底检测,能早期发现糖尿病眼病及早期微血管病变。
相关文章
- 注意:糖尿病患者冬季不宜晨练
- 天津:“糖尿病关怀行动”启动
- 杀狗告示:糖尿病是托词吗?
- 喝咖啡的好处:帮助降低患Ⅱ型糖尿病风险
- 为何糖尿病青睐白领阶层
- 为何小胖墩经常发生2型糖尿病
- 观点:预防糖尿病要从娃娃抓起
- 专家:仅一成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良好
- 警惕:只吃白米会增加患糖尿病危险
- 推荐:糖尿病患者一日三餐一例
- 中药洗浴可缓解糖尿病患者下肢麻木症状
- 专家:糖尿病人安全过冬五大招数
- 护足有助糖尿病人安全过冬
- 糖尿病人吃什么水果好?
- 糖尿病患者专用饮料:价格不是一般高
- 糖尿病预警犬:狗狗知道你血糖低
- 糖尿病食品:不能当成降糖药物来使用
- 糖尿病患者:保健品不能乱用
- 墨西哥:常饮玫瑰茄花茶可预防糖尿病
- 实用果糖谨防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