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是出了名的爱喝汤,我国八大菜系之一的闽菜,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重汤”,有“无汤不行”之说。许多酒店也拿“慢火煲煮”作为滋补的招牌。殊不知,喝汤与肾脏的健康息息相关。
细火熬汤易伤肾。煮汤时,最好先把食材焯水,炖煮时间最好控制在30分钟内。即使煲了两个小时以上的汤,其中的蛋白质含量也仅为肉中的5%左右。相反,随着炖煮时间的延长,汤中的嘌呤含量会急剧升高。长期高嘌呤饮食除了会引发痛风外,还可能伤肾。炖汤时如果加人绿色蔬菜,煮得太久,汤中钾、草酸盐含量都会增高,慢性肾病者喝了会增加高钾血症、肾结石的风险。
是药三分毒,无论中药还是西药,并不是所有的药材都适合煲汤,有些药材含有特殊成分,可能会损害肾脏和肾小球。此外,还有多种含有毒物质的中药也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如果长期或大量服用,可引起急性或慢性肾脏功能损害和肾脏衰竭。因此,用中药材煲汤,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针对性地食用,切勿长期盲目食用。
对于慢性肾病患者,喝汤尤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同的肾病患者,喝汤是有不同讲究的。肾病综合征患者由于每日尿蛋白大量流失,体内处于营养不良状态,患者在此期间可适量食用优质蛋白类的汤,例如鲫鱼汤、乌骨鸡汤、鸽子汤、瘦肉汤、鸡蛋汤和猪血白菜汤等。但动物内脏、海产品等富含胆固醇或易发生过敏的汤类不宜食用。
此外,水肿、少尿及在做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每日进水量控制较为严格,需在医师指导下确定汤类的摄入量。高尿酸血症患者不宜食用有肉、鱼、动物内脏的汤类,因这一类汤中含大量的嘌呤,食用后会加重病情,可以喝些蛋汤、猪血汤等含嘌呤低的汤。
饭前喝汤好处多 但两类人不宜
“饭前先喝汤。胜过良药方”,这话是有科学道理的。这是因为,从口腔、咽喉、食道到胃,犹如一条通道,是食物必经之路,吃饭前,先喝几口汤(或进一点水),等于给这段消化道加点“润滑剂”,使食物能顺利下咽,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粘膜,保护消化道,降低消化道肿瘤的发生率。
吃饭间,中途不时进点汤水也有益的。因为这有助于食物的稀释和搅拌,从而有益于胃肠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若饭前不喝汤,吃饭时也不进汤水,则饭后会因胃液的大量分泌使体液丧失过多而产生口渴,这时才喝水,反而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的吸收和消化。所以,有营养学家认为,养成饭前吃饭时不断进点汤水的习惯,还可以减少食道炎、胃炎、食道癌、胃癌等的发生。同时发现,那些常喝各种汤、牛奶和豆浆的人,消化道也最易保持健康状态。
如果吃饭时将干饭或硬馍泡汤吃却不同了。因为我们咀嚼食物,不但要嚼碎食物,便于咽下,更重要的是要由唾液把食物湿润,而唾液会由不断的咀嚼产生,唾液中有许多消化酶,并有帮助消化吸收及解毒等生理功能,对健康十分有益。而汤泡饭由于饱含水分。松软易吞,人们往往懒于咀嚼,未经唾液的消化过程把食物快速吞咽下去,这就给胃的消化增加了负担,日子一久,就容易导致胃病甚至是胃癌的发作。所以,不宜常吃汤泡饭。
2类人不宜饭前喝汤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的人:因为相比健康人,他们胃酸分泌较少,如果饭前汤水摄入过多,就会冲淡胃液,进一步影响食物的消化,引起胃部不适,从而加重病情。
胃酸分泌多的人:汤(鸡汤、浓缩的肉汤)能刺激胃酸分泌更多,易引起烧心、打嗝等不适,因此总是有泛酸等不适的 人,也要少喝肉汤。除了饭前少喝或不喝汤外,饭中间喝很多汤,或者饭后再大量喝汤,对于胃下垂的人也是不适宜的,因为这会让胃部更为沉重。即使要喝汤,建议吃饭时也要缓慢少量地喝,多吃菜,或者最好在饭后半个小时再喝,以一小碗为宜,大约100~200毫升。
饭前喝汤虽然有好处,但是也要适量。(参考网站:健康报网)
相关文章
- 肾病年轻化的四大元凶
- 3种食物搭配会伤害你的肾
- 肾病患者须知 该怎样喝水才护肾
- 还在为肾虚烦恼?多吃这8种水果帮你补肾
- 肾病患者如何过冬 注意3个方面
- 肾病患者这样做 可阻止肾衰竭变成尿毒症
- 你的肾好不好 看小便就知道
- 哪些食物会伤肾 吃什么对肾好
- 吃什么菜对肾好 14种养肾蔬菜
- 10个身体信号预示肾脏出毛病
- 肾脏疾病4大信号 饮食遵循五低一高原则
- 4个元素让你的肾脏出现问题
- 肾病患者可以吃西洋参吗?
- 警惕肾病的早期症状 推荐3款养肾食谱
- 尿酸性肾病是什么 临床可表现为尿酸结石
- 什么是异位肾? 异位肾的病因及症状表现
- 发生肾水肿有哪些常见原因
- 什么是肾穿刺 肾穿刺有何临床意义
- 肾脏危险 八个信号你要知道
- 肾脏不好的症状 肾脏不好怎么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