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皮肤科 正文

工业性皮肤病临床表现

2023-02-27 13:51
admin

由于发病原因不同,接触物的性质、浓度、接触时间、接触方式以及机体反应性的不同,临床所表现的症状也有很大差异。常见的损害类型有:

1、痤疮毛囊炎型症状类似寻常痤疮,只是皮疹部位有所不同,除发生在面部外,可发生于手背、前臂、胸壁、臀部等易受摩擦的部位,多发生于青年工人及有脂溢性体质的人。见于经常接触煤焦油、沥青、石蜡、柴油、机油的工人,这些油类可使毛囊口角化增生,使皮脂排泄不畅而引起发病。由油类引起的也称“油疹”。

2、皮炎湿疹型是最常见的一型,多由接触化学物品引起,其表现和一般的接触性皮炎及湿疹相似。发病机理分原发性刺激和变态反应两种。

3、皮肤粘膜溃疡型接触高浓度有强烈腐蚀作用的化学物质而引起。见于强酸、强碱或某些金属盐。强酸有脱水作用,能使皮肤或粘膜发生凝固性坏死,强碱能使组织蛋白溶解而发生溃疡,如氟化钠、氢氟酸、重铬酸钾,接触皮肤后并不太痛,易被忽视,数小时后即可形成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整齐隆起的小溃疡,上覆干燥的灰痂,这种形态的溃疡称之为“鸟眼状溃疡”。长期吸入铬酸蒸气可引起鼻中隔穿孔。

4、手部皮肤干燥和皲裂长期接触粉尘、汽油、煤油、甲苯及碱性物质使皮肤脱水干燥或长期受机械性刺激,可使手掌皮肤粗糙、增厚、发硬或皲裂。

5、毛发、指甲变化长期接触铊、砷及放射线可使毛发脱落。长期接触氧化钙、弱碱、矿物油可引起扁平甲或匙状甲,经常接触漂白粉可使指甲变脆、变薄、变暗。

6、皮肤色素改变长期接触(包括蒸气吸入)煤焦油及石油的烃化物可引起皮肤黑变病,在面、颈、手背等露出部位经常接触沥青、焦油等光感性物质可引起光感性皮炎,愈后留有色素沉着。相反,如长期接触橡胶防老剂、对苯二酚单苯醚及氢醌等,可使皮肤色素减退。

7、皮肤疣状损害及肿瘤石棉纤维刺入皮肤可引起疣状增生。长期接触焦油、沥青可在露出部位发生疣状赘生物,进一步可发展为上皮癌。长期接触砷、放射线可诱发皮肤癌

8、感染和昆虫叮咬皮肤受到外伤未经及时处理,继发细菌感染或由于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氢化物、溴化物及苯胺可引起脓疱疮。其他如类丹毒、马鼻疽、挤奶者结节见于某些工种工人。蒲团虫叮咬可引起谷痒症。

9、皮肤瘙痒症接触玻璃纤维、搪瓷粉末、铜屑及某些化学性粉尘可引起皮肤瘙痒。

10、其他如接触某些抗生素、苯二胺可引起荨麻疹。长期浸水可发生浸渍糜烂型皮炎。

工业性皮肤体征:因职业因素引起某些特有的皮肤改变。这种皮肤改变一般不影响劳动能力和工人的身体健康,有时可根据这种变化来识别其工作性质。如长期摩擦压迫引起的胼胝;高温环境下工作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长期浸水指甲变薄变软;接触某些有色物质引起皮肤着色及粉尘引起的职业性沾染等。在一定条件下职业性体征可转化为职业性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