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皮肤病,大家都能够说出一两种病的名称及症状。例如:痤疮、水痘什么的都是生活中接触比较多的,也算是基本常识了。那疣是什么病呢?大家应该就不那么清楚了。甚至是属于哪类的病都可能不知道。那还等什么。随我一起了解下吧!
什么是疾病?
疣
疣(yóu)
是一种发生在皮肤浅表的良性赘生物。因其皮损形态及部位不同而名称各异。如发生于手指、手背、头皮等处者,称千日疮、疣目、枯筋箭或瘊子;发于颜面、手背、前臂等处者,称扁瘊;发于胸背,皮损中央有脐窝的赘疣,称鼠乳;发于足跖部者,称跖疣;发于颈及眼睑,呈细软丝状突起者,称丝状疣或线瘊。隋·《诸病源候论·疣目候》云:“疣目者,人手足边忽生如豆,或如结筋,或五个或十个,相连肌里,粗强于肉,谓之疣目。”本病西医亦称疣,一般分为寻常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掌跖疣和丝状疣、尖锐湿疣等,由于病毒分型有100多种,症状略有区别,但治疗方法都基本一致,医学上常用激光、冷冻等方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主要类型
寻常疣
俗称瘊子。多见于青少年,好发于手指、手背等处。初起时为针尖大的丘疹,逐渐增大到豌豆大或更大些,多呈圆形,高出皮表,表面角化粗糙,灰黄色,有的表面角化性突起呈刺状,故又称刺瘊。寻常疣初起多为一个,可渐增至数十个。一般无何不适,但长在甲缘或足底者可有疼痛。寻常疣外观为丝状突起者称丝状疣,常见于眼睑及颈部;外观为几个指状突起聚集在共同的基底上者,称为指状疣。寻常疣病程慢性,约65%可在两年内自然消退。其病理变化为角化过度,间有角化不全,棘层肥厚,乳头瘤样增生,表皮突延长,在疣周围向内弯曲呈放射状向中心延伸。在棘层上部和颗粒层内有大的空泡化细胞。电子显微镜下此种细胞核内可见大量病毒颗粒。初起的寻常疣形状略圆,表皮角化增厚不著,应注意与传染性软疣相鉴别,后者中心有凹陷,略具光泽。寻常疣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用水晶膏(用生石灰、浓碳酸钠溶液、糯米制成,含氢氧化钠)腐蚀,外用水杨酸火棉胶、冷冻、激光、电凝固等。
跖疣
长在脚底的寻常疣,因受压迫而陷入皮内,初起为一细小丘疹,逐渐增大,表面角化、粗糙不平、灰黄色、圆形、境界清楚,周围绕以稍高增厚的角质环,单发或多发。病理变化基本同寻常疣,但整个损害陷入真皮,角化过度更为明显。棘层上部细胞的空泡形成亦较明显。跖疣需与鸡眼和胼胝相鉴别。鸡眼为单个淡黄色角质栓,周围有透明黄色环,中心部光滑,皮纹至此消失或向周围绕行,压痛明显;跖疣中心粗糙,有散在小黑点,皮纹至此中断,以刀削去角质,常可见乳白色软芯及小出血点。跖疣的治疗基本同寻常疣,但少用外科除,以免瘢痕形成。
扁平疣
好发于面部、手背、前臂等处,多突然出现。主要侵犯青少年。为米粒大的扁平丘疹,表面光滑,浅褐色或正常皮色。数目较多,多数密集,偶见条形分布,有时突然自行消退,愈后不留疤痕,但亦可持续多年不愈。病理变化可见角化亢进,棘层肥厚,表皮上部细胞空泡形成。扁平疣有时可与扁平苔藓相混淆,后者有特殊的紫色,表面有网状细纹。扁平疣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外用1~5%氟尿嘧啶软膏、0.1%维生素A酸膏,液氮冷冻,内服乌洛托品、氧化镁、薏苡仁、左旋咪唑等。
病因病机
多由风热毒邪搏于肌肤而生:或怒动肝火,肝旺血燥,筋气不荣,肌肤不润所致。跖疣;多由局部气血凝滞而成,外伤、摩擦常为其诱因。
疾病诊断
一、疣目相当于西医的寻常疣,多发于儿童及青年。
初起为一个针尖至绿豆大的疣状赘生物,呈半球形或多角形,突出表面,色呈灰白或污黄,表面蓬松枯稿,状如花蕊,粗糙而坚硬。以后体积渐次增大,发展成乳头状赘生物,此为原发性损害,称母疣。此后由于自身接种,数目增多。一般为二三个,多则十余个至数十个不等,有时可呈群集状。好发于手指、手背,也可见于头面部。生于指甲边缘者,可向甲下蔓延,增本时可将指甲顶起,引起疼痛或染毒成沿爪疔;生于头皮,手指或足趾间的疣如指状突起,称指状疣。病程慢性,可自然消退,一般无自觉症状,常因搔抓、碰撞、摩擦破伤而易出血。
二、扁瘊相当于西医的扁平疣。多发于青年妇女,故又称青年扁平疣。
皮损为表面光滑的扁平丘疹,芝麻至黄豆大小,淡红色、褐色或正常皮肤颜色,数目较多,散在分布,或簇集成群,亦可互相融合,可因搔抓使皮损呈线状排列。好发于颜面、手背、前臂及肩胛等部,一般无自觉症状,偶有瘙痒感,病程慢性,可持续数年,有时可自行消退,愈后仍可复发。
三、鼠乳相当于西医的传染性软疣。多见于儿童和青年。
皮损初起为米粒大的半球状丘疹,呈半透明状,渐增至绿豆大,中央呈脐窝状凹陷,表面有蜡样光泽。早期质地坚韧,后渐变软。呈灰色或珍珠色。顶端挑破后,可挤出白色乳酪样物质。数目不定,数个至数十个不等.常呈散在分布,也可簇集成群,但不融合。好发于颜面、躯干、四肢、阴囊、肩胛及眼睑等处。自觉微痒,经过徐缓,可自行消失。
四、跖疣皮损初起为小的发亮丘疹,渐增大,表面粗糙角化,灰黄或污灰色,圆形,中央稍凹,周围绕以增厚的角质环。因足底受压,皮损常不高出皮面,除去角质层后可见疏松的白色乳状角质物,边缘可见散在小的、紫黑色出血点,数目从几个至几十个不等。有明显的压痛,用手挤压则疼痛加剧。好发于足跖前后受压处及趾部,足部多汗者易患本病。
五、丝状疣中年妇女较多见。
皮损为单个细软的丝状突起,呈褐色或淡红色,可自行脱落,不久又可长出新的皮损。
一般无自觉症状。好发于颈项、眼睑等处。
辨证论治
内治法
疣目
(一)风热血燥结节如豆,坚硬粗糙,色黄或红;舌红,苔薄,脉弦数。
辨证分析:风热之邪搏于肌肤,或肝虚血燥,筋气不荣,故结节如豆,坚硬粗糙,色黄或红;舌红、苔薄、脉弦数为风热血燥之象。
治法:养血活血,清热解毒。
方药:治瘊方加减。咽喉疼痛者,加牛蒡于以解毒利咽;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以通腑泻下。
(二)肝郁痰凝疣起日久,质地较硬,色暗褐;伴性情烦闷易怒,胸闷不适,纳食不香;舌淡红,苔白,脉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