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肾功能损害或者丧失。它可以迅速出现,甚至几小时内发生,少尿和无尿可以很快出现,每小时尿量少于17m1,每天尿量少于400m1为少尿,每小时尿量小于4m1,每天尿量少于100ml为无尿。
主要表现为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高钾血症和代谢酸中毒。根据发病原因的不同和各自的病理生理特点,病因可分肾前性如失血、休克、严重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急性循环衰竭等,肾性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大面积挤压伤等;肾后性如完全性尿路梗阻等。
其中以急性肾小管坏死最为常见,也最具特征性,而且肾前性衰竭持续发展也会转化为急性肾小管坏死。
急性肾衰竭可分为三期
一、少尿期
①大多数在先驱症状12-24小时后开始出现少尿(每日尿量50-400ml)或无尿。一般持续2-4周。
②可有厌食、恶心、呕吐、腹泻、呃逆、头昏、头痛、烦燥不安、贫血、出血倾向、呼吸深而快、甚至昏迷、抽搐。
③代谢产物的蓄积:血尿素氮、肌酐等升高。出现代谢性酸中毒。
④电解质紊乱:可有高血钾、低血钠、高血镁、高血磷、低血钙等。尤其是高钾血症。严重者可导致心跳骤停。
⑤水平衡失调,易产生过多的水潴溜;严重者导致心力衰竭,肺水肿或脑水肿。
⑥易继发呼吸系统及尿路感染。
二、多尿期
少尿期后尿量逐渐增加,当每日尿量超过500ml时,即进入多尿期。
此后,尿量逐日成倍增加,最高尿量每日3000-6000ml,甚至可达到10000ml以上。在多尿期初始,尿量虽增多,但肾脏清除率仍低,体内代谢产物的蓄积仍存在。约4-5天后,血尿素氮、肌酐等随尿量增多而逐渐下降,尿毒症症状也随之好转。钾、钠、氯等电解质从尿中大量排出可导致电解质紊乱或脱水,应注意少尿期的高峰阶段可能转变为低钾血症。此期持续1-3周。
三、恢复期
尿量逐渐恢复正常,3-12个月肾功能逐渐复原,大部分患者肾功能可恢复到正常水平,只有少数患者转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衰的临床特点是肾功能迅速(数天至数周)持续减退(氮质血症)时出现的临床情况,少尿可有可无。急性肾衰(ARF)可分为肾前性,肾后性和肾性。肾前性和肾后性病如果诊治得早,是有可能逆转的;某些引致急性肾小球血管性和小管间质性肾病肾性病因,如恶性高血压,肾小球肾炎,血管炎,细菌感染,药物反应及代谢疾患(如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也是可以治疗的。
肾前性氮质血症约占ARF病因的50%~80%;肾灌注不足的原因是由于细胞外液丢失或心血管病。肾后性氮质血症约占5%~10%。泌尿系统排尿和集合部分的各种梗阻是其原因。ARF的肾内在病因常与肾脏长时间缺血(出血、手术)或肾毒素有关。急性小管间质性肾炎和急性肾小球肾炎也可出现ARF。
急性肾衰竭患者日常注意事项
急性肾衰竭患者要注意平时护理,维持期病人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以减轻肾脏的负担,下肢水肿病人抬高下肢,对意识障碍者加床护栏,昏迷者按昏迷病人常规护理。当尿量增加、病情好转时,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病人不感觉劳累为度。
皮肤及口腔护理,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对卧床及身体虚弱病人,应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和肺部感染。加强口腔护理。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发现身体不对劲,请尽快到医院检查确认,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同事配合医生做好治疗工作,乐观心态面对疾病,相信对您病情有所帮助。
相关文章
- 面色泛黄或是尿毒症 盘点尿毒症6种症状
- 慢性肾衰竭的护理措施注意3大点
- 慢性肾衰竭饮食5大注意事项
- 吃方便面易致肾衰竭 肾衰竭饮食要点
- 吃泡面会导致肾衰竭?肾衰竭饮食禁忌
- 尿毒症可以喝茶吗?饮食注意这5点
- 尿毒症有几种治疗方法
- 肾衰竭要做哪些检查?3类检查不可少
- 当心运动过度引起肾衰竭
- 尿毒症容易引起9种并发症
- 尿毒症患者要注意这些事
- 急性肾衰竭能不能治好
- 肾衰竭吃什么好 推荐七款食疗方
- 急性肾衰竭不能吃这些食物
- 4类人容易患上尿毒症
- 肾衰竭的症状有哪些 中医4种方法来治疗
- 如何护理慢性肾衰竭有3大点
- 尿毒症是怎么引起的 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
- 高血压会加重肾衰竭?6种情况会导致肾衰竭加重
- 肾衰竭会带来哪些危害呢